关于一字多音的学说。黄侃所创。所谓无声字,指指事、象形、会意字,其形体无声,由于造字者凭其当时之意识,取其意而定其声者。多音的原因共有四点:(1)文字之初起,以图写形貌,各地之人,据其形象以为文字。因其主观意象的不同,虽形象相同,取意尽可有别。如“l”,《说文》:“下上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退。”可知“l”有三音三义。(2)造字之时,原非一字,音义原异,只以形体之相近,后人不察,乃合为一体,因而形同而音义殊。如《说文》:“皂,谷之馨香也,又读若香”,《玉篇》:“皁,才老切,色黑也”,后世“皂”、“阜”误合为一,故“肥皂”字多有写成“皂”者,“皂”遂有二音二义。(3)古代文字少,故多象形假借。如《说文》:“,木初生也。古文或以为字。读若彻“又”。“疋,足也。古文以为诗大雅字,或以为足字,或日胥字。”(4)形声之字所从之声,每多省声,而所省之声,其形偶与他字相涉,于是字音亦随之而异如《说文》:“頨,从页,翩省声,读若翩”。而今读“頨”为yǔ,是从“翩”之省形“羽”为声。“无声字多音说”对形声字的解释很有帮助,当我们从谐声系列中分析复声母时,也要考虑到某些情况是声符本身具有两读。如“妃”、“配”二音一在古音微部,一在古音物部,二者为同类对转关系,而其声符“己”则属古音之部。声母方面“妃”、“配”属唇音,“己”属牙音。这是因为“己”字本来就有两个读法,也就是无声字多音的原因。我们不能说“妃配:己”的声系具有*pk或*kp-型的复声母。通常声系中如有声母、韵母都相异者,那就是无声字多音的原因。如果韵母相似,声母不同,那就有复声母的可能。
无声字多音说(语言)
无声字多音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