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现存最早的属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件帛书。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木椁墓中发现。原物建国前外流至美国,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帛书由三部分文字组成,当中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大段文字,一段十三行,一段八行,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十二段边文。文中用朱色的扁方格符号来划分段落章次,将两大段文字各分为三章。加上边文十二章,共十八章。学术界现将八行称为甲篇、十三行称为乙篇、边文称为丙篇。甲篇讲述日月四时形成的神话,是乙篇所述神秘思想的背景;乙篇通过描述天象变异;强调敬天顺时;丙篇每章代表一个月份,略述该月宜忌,当为帛书用途的说明。据红外线照片所示,帛书文字连重文、合文在内,共九百五十二字,其中残烂者七十三字、缺佚者约三十字。帛书文字用笔刚柔相济,与楚简文字风格基本相同,是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资料。②古文字学书。饶宗颐、曾宪通着。以放大十倍的红外线照片为根据,对战国时期楚帛书重加考订和讨论,是研究楚帛书的较新和较重要的着作。1985年香港出版。
楚帛书(语言)
楚帛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