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石经(语言)

三体石经(语言):

也叫“正始石经”、“魏石经”。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年)刻石刊立的“国定”经书写本。原物共三十五石,用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对照刻写,内容为《尚书》、《春秋》以及《左传》的一部分。总字数约有十四万七千字,但经西晋永嘉之乱已崩毁散失,仅剩部分散石以及拓本的残篇。三体中的“古文”两头尖细,近于《说文》、《汗简》所收古文,当系辗转相传至魏人手中的战国文字资料,与近代出土的战国东土文字资料略有区别。据拓本残篇以及历年所出残石统计,目前石经古文以单字计共有四百四十字。

为您推荐

转注同族说(语言)

转注同族说(语言):转注的解说之一。以章太炎为代表的“主声派”认为,“建类一首”的类指声类,首指语根,凡是声音相同或相近,字义相类的同族字即为转注字。《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盖字者孳乳而浸多,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

诅楚文(语言)

诅楚文(语言):着名的秦国刻石。据郭沫若考证为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亦即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的作品。内容为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兵、复其边城。《书经·无逸》孔颖达疏:“请神加殃谓之诅”,故后世称此刻石为诅楚文。石共..

班簋(语言)①

班簋(语言):西周穆王时贵族毛公班所作簋。簋铭一百八十二字。记毛公班帅师伐东国戎之事。穆王伐东国,史无记载,铭文内容,可补史籍不足。..

铜器辨伪(语言)

中山王兆域图(语言)

中山王兆域图(语言):中山土的葬域平面图。铭文四百多字。于中山王的修墓诏书、宫垣及坟茔所在地、建筑各部分的名称、大小、位置等,都有详细记载。铭文与图中的宫、堂线条均用金银嵌成,极精美。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古代..

通假(语言)

通假(语言):也叫“通借”、“假借”、“同音借用”。古书中以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如《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借“罢”为“疲”。通假有三种情况:(1)同音。如借“畔”为“叛”。(2)双声。如..

考释(语言)

考释(语言):古文字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主要指对尚未认识的古文字进行考证释读。通常要先将该字*隶定,然后从形、音、义等多方面加以阐释论证,确定它是后世哪一个字。只有对古文字的形、音、义作出正确的考定,才能进而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