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语言)

彝文(语言):

也叫“爨文”、“爨字”、“罗罗文”、“倮文”、“韪书”。俗称“老彝文”。中国彝族使用的文字。约创始于唐代而盛于元明。属音节文字。字汇主要由祖传的固有字、借用汉字和以汉字为模式的仿制字组成。常用基本字的笔画有二十种。四川和贵州彝字,包括基本字及其重文别体,约各有八九千字。云南彝字字数较少。造字法原则之一是以部首为主导,以其他笔画或造型部件为陪衬,有时附加装饰性符号,借以区别同部的字。造字法原则之二是以某一部首或笔画为出发点进行结构变化或笔画变化。形体有地域性差异。四川凉山的近似篆书,云南的在篆、隶之间。书写时,四川凉山多作长方直立形,云贵多作长方横卧形。其行款,四川凉山一般横列左行,云贵一般直列右行。彝文文献很丰富,内容包括历史、哲学、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宗教、文艺等方面。重要的史书有《西南夷志》等。有木刻本和石印本,手抄本尤多。彝文在建国前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使用不广。1975年,四川凉山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出《彝文规范方案》,确定以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原有一千一百零二个音节,整理后精选了八百一十九个规范字。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规范方案中,在老彝文字形、读音、书写、使用和新词术语等方面,都确立了明确、固定、统一的标准。此后,用规范彝文出版了报纸、杂志和许多读物,并广泛应用于行政、教育等方面。中国及英、美、法、日本等国学者对彝文皆有研究。

为您推荐

第穆萨摩崖刻石(语言)

第穆萨摩崖刻石(语言):唐代吐蕃摩崖刻石。赤德松赞赞普(798-815在位)继位后不久刻于工布第穆萨(今西藏林芝县米瑞区广久乡),面临雅鲁藏布江。青岩石面,呈正方形,下方刻成碑座形式。有字花纹十枚,藏文二十一列。内容为赤德松..

藏文(语言)

藏文(语言):中国藏族使用的文字。国外说藏语的地区也有使用这种文字的。据藏文史书记载,藏文是七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位时,由其文臣图弥三菩扎参照梵文字母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自左向右横写。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和..

汉字信息处理(语言)

汉字信息处理(语言):中文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对汉字信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加工处理的一项新科学。一个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汉字输入装置;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汉字字库;汉字输..

汉字现代化方案(语言)

信息交换用汉字标准字码(语言)

信息交换用汉字标准字码(语言):简称“汉字标准代码”、“XJHB”(“信”、“交”、“换”、“标”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进行汉字信息处理与交换时的统一的机器内部码。目的是使汉字代码尽可能简短化,中文字库等设备..

拉丁化新文字(语言)

拉丁化新文字(语言):简称“新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之一。瞿秋白最早倡议设计。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崴(今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瞿秋白等人的《中国拉丁化的字母》..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语言)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语言):汉字简化方案之。1977年12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一表收二百四十八字。二表收八百五十三字。一表自发表之日在报刊上试用,到1978年下半年,宣传、教育部门内部停止使用。1980年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