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故》

    《六书故》 : 一部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字书。元代戴侗作。戴侗字仲达,永嘉人。全书有33卷,通释1卷。作者认为六书之学是读书的门径,而学者不讲已久,即使有人学,也往往陷于支离傅会,不得其要,所以就许慎、《说文解字》订其得失,重新解释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的意义。书中不沿袭《说文》540部,而别立479目,称其中189目为文。又有45目不易解释的为疑文。又称其中245目为字。文为"母",字为"子"。字是与文的形体有一定联系的,所以称之为"子"。
  戴侗把479目分为九类:一数、二天、三地、四人、五动物、六植物、七工事、八杂、九疑。每目之下把偏旁相同的字叙列于后。如"月"字为目,"月"下列"夕",为指事字,"夕"下又列会意字"多","多"下又列谐声字"夥",后面又列从"夕"的谐声字"夜"、"梦"、""。这种系联的方法,与《说文》大不相同,戴侗称为"父以联子,子以联孙",看起来似乎很有层序,但难以检索,反而庞杂紊乱。
  戴侗把六书的次第排列为:一指事、二象形、三会意、四转注、五谐声、六假借。他认为侧"山"为"",反"人"为"匕",反"欠"为"",反"子"为"云",就是转注,纯属臆说,毫无根据。
  这部书的价值在于能援引钟鼎文来说明字形,又能明辨字义的引申不同于文字的假借。对于音与义的关系阐发尤其多。戴侗说:"书学既废,章句之士知因言以求意矣,未知因文(字)以求义也;训故之士,知因文(字)以求义矣,未知因声以求义也。夫文字之用莫博于谐声,莫变于假借。因文以求义,而不知因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他提出"因声以求义",不仅为了解释形声字的声与义的关系,而且由此可知辨认古书中文字的假借。这是很重要的见解。

为您推荐

陆法言

陆法言 : 中国隋代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河北临漳人。年轻时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8人讨论音韵,后来据以编著著名韵书《切韵》。陆氏家族不见容于隋朝,因此陆法言的著作只是私家著述。但是到唐以下却大为流..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 见南岛语系。 ..

罗振玉(1866~1940)

罗振玉(1866~1940) :   中国古文字学家、 金石收藏家。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廿八日生于小官吏家庭,16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在上海创办学农社、东文学社,后在湖..

《联绵字典》

六书

六书 : 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名词。汉代的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一词出于 《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书..

陆德明(约550~约630)

陆德明(约550~约630) : 中国唐代经学家。名元朗,字德明,苏州吴(今江苏省吴县)人。生于梁承圣年间,卒于唐贞观初年。陈后主时任左常侍,隋炀帝时为国子助教,贞观初年任国子博士,封吴县男。他编写的《经典释文》是注释先..

马拉雅拉姆语

马拉雅拉姆语 : 又译马拉雅兰语。印度克拉拉邦马拉雅里人(本义为`山地人`)的语言,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属达罗毗荼语系南部语族,和泰米尔语近亲,是9~10世纪时从泰米尔语分化出来的一种语言。它有 3个方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