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harian language : 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独立语言。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最初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有人认为不妥。经学者考释,此语言有两种方言。于是将吐鲁番、焉耆一带的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将库车一带的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德国学者仍保留吐火罗之名,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 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最近又有人认为还是吐火罗这个名称正确。
吐火罗语使用的字母是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时间可能在6~8世纪之间。
吐火罗语的元音分简单元音与复合元音。辅音有喉音、腭音、顶音、齿音、唇音、半元音与流音、咝音、气音(声门音)、塞擦音。同梵语比较,最大的差别是:真正的吐火罗词中缺少清送气音、浊音和浊送气音。另一方面,吐火罗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标音符号。
吐火罗语的名词、形容词等有 3个性:阳性、阴性、中性;有 5个数:单数、对数、双数、复数、复合复数;格有双层结构:下层的格是主格、间接格、所有格、呼格(只限于西吐火罗语),上层的格是派生格,有具格、越格、随格、向格、从格、依格、因格(只限于西吐火罗语)。代词有人称、指示、疑问、不定等。有副词。在动词变位方面,有基础动词与致使动词;语态有主动与中间两种;数有单数、复数,双数极少;时态有现在时、未完成时、 加重过去时、过去时; 语气有虚拟、愿望、命令 3种。
吐火罗语的发现有重大意义。对印欧比较语言学来说,它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它本属于东方的S(Satem)类语言,事实上却属于西方的 K(Kentum)类语言。这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对中印文化关系来讲,它弥补了一些过去没有解释的环节。最早的一些汉译佛教名词不是直接从梵文、巴利文译过来的,而是通过吐火罗语作媒介。对中国文学史来讲,它保留了一些剧本,比如长达27幕的《弥勒会见记》剧本(见彩图),比用汉文写成的剧本早六七百年(见图)。
E. Sieg. W. Siegling, W. Schulze, Tochɑrische Grɑmmɑtik, Goettingen,1931.
W. Krause und W. Thomas.Tochɑrischese Elemen-tɑrbuch ,Bd.1,Heidelberg,1960.
W. Thomas, Tochɑrisches Elementɑrbuch. Bd. 2,Heidelberg,1964.
W. Krause. Westtochɑrische Grɑmmɑtik. Bd. 1:Das Verbum , Heidelberg.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