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罗毗荼语系 : 又译德拉维达语系。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和中部,其次在斯里兰卡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使用人口约 1.3亿。
早在1816年,语言学家就已证实达罗毗荼诸语言跟印度其他语言没有亲属关系,它们之间的一些相似点,是语言接触和相互借用的结果。一般认为,达罗毗荼语系包括约20种语言。但晚近时期又新发现了分布在山区的一些使用人口较少的语言,确数有待调查。该语系中,最重要的是泰米尔语、马拉雅拉姆语、坎纳达语(又称卡纳里斯语)和泰卢固语。这 4种语言分别为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的官方语言。它们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其中泰米尔语的文化传统最悠久。
达罗毗荼语系通常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 3个语族(见表)。
语言特征 元音有长短之分,包括eo、ēē。鼻化音不是固有的特点,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元音和谐比较弱,亦无规律可循。辅音按发音部位排列,由内及外,由喉音至唇音,与印度 -雅利安诸语言相同,前者可能受后者的影响。特有的辅音是顶音摩擦音噴和齿龈卷舌音r,重复时,与其他辅音联在一起,产生寎。南部达罗毗荼语中的字,以元音收尾。重音微弱,一般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形态变化 总的说,属于粘着型。名词性的词类分两种:名词和形容词。除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形容词外,还包括分词、名词间接格、代名形容词。这些都没有形态变化。名词,包括代名名词,分为两类:①人类名词(有理性的):人(神等)的名字;②非人类名词(无理性的)。其余的名词在人类这一类中,南部语言有阳性与阴性之别;但是在泰卢固语和中部语言中,阴性实际上不存在,单数与中性同,复数与阳性同。人类名词常有特殊的词缀,与动词相适应。构成复数利用词缀粘着的形式;在构成过程中,人类名词可以改变单数的词尾。名词变化有两个基本的格:①直接格(主格);②间接格,一般具有所有格的含义,加上粘着的词缀或后置词,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加上人称词缀形成的派生名词(所谓人称名词或者代名词化的名词),是达罗毗荼语的特征。代名词复数第一人称有两个形式:一个包括说话的对方在内,另一个不包括。这与北京话的"咱们"和"我们"相似。前者包括说话的对方在内。
代名词第三人称和指示代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之分。没有关系代名词。动词有 3个基本形式:①现在不定时,②过去时,③将来时。构成方法是字根加特殊词缀。代名词后缀就是人称语尾。
达罗毗荼语的一个特点是分开的否定的动词变位变化。被动语气用这种说法来表达。
句子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谓语总是放在最后面。定语放在被定者前面。
外来语中主要是梵语和俗语。泰卢固语和马拉雅拉姆语中外来语最多,其次是坎纳达语。泰米尔语几乎没有。19~20世纪,英语词语进入达罗毗荼诸语言。
字母共有 3种:泰米尔语使用一种;马拉雅拉姆语使用一种;泰卢固语和坎纳达语使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