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运笔法

[书法]运笔法:

指笔毫在点画中移动运行的方法,亦称“行笔法”。

一般书家均主张“指主执,腕主运”,故与运腕又有密切联系。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云:“运笔之法有八,曰:落、起、走、住、叠、围、回、藏。”清宋曹《书法约言》云:“凡运笔有起止(原注:一笔一字,俱有起止),有缓急(原注:缓以会心,急于取势),有映带(原注:映带以连脉络),有回环(原注:即无往不收之意),有轻重(原注:凡转肩过渡用轻,凡画捺蹲驻用重),有转折(原注:如用锋向左,必转锋向右,如书转肩,必内方外圆;书一捺必内直外方,须有转折之妙,方不板实),有虚实(原注:如指用实而掌用虚,如肘用实而腕用虚,如小书用实处,而大书则用虚,更大则周身皆用虚),有偏正(原注:偶用偏锋亦以取势,然正锋不可使其笔偏,方无王伯杂处之弊),有藏锋有露锋(原注: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藏锋高于出锋,亦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铁之意方妙)。

”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云:“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云:“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妙。然以中郎为最精,其论,贵疾势涩笔。又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笔软则奇怪生焉。’此法惟平原得之。

篆书则李少温,草书则杨少师而已。若能如法行笔,所谓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也。”近人沈尹默《书法论》云:“前人往往说行笔,这个‘行’字,用来形容笔毫的动作是很妙的。笔毫在点画中移动,好比人在路上行走一样:人行路时,两脚必然一起一落;笔毫在点画中移动,也得要一起一落才行。落就是将笔锋按到纸上去,起就是将笔锋提开来,这正是腕的唯一工作。但‘提’和‘按’必须随时随处结合着,才按便提,才提便按,才会发生笔锋永远居中的作用。正如行路,脚才踏下,便须抬起;才抬起行,又要踏下,如此动作,不得停止。

在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道理:笔画是不能平拖着过去的。”“字必须能够写到不是平躺在纸上,而呈现出飞动神情,才可以称为法书。”

为您推荐

[书法]米五斗而作传 绢千匹以成碑

[书法]米五斗而作传 绢千匹以成碑: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一载:“孙仲益每为人作墓碑,得润笔甚富,所以家益丰。有为晋陵主簿者,父死,欲仲益作忘铭,先遣人达意于孙云:‘文成,缣帛良粟,各当以千濡毫也。’仲益忻然落笔,且溢..

[书法]形势

[书法]形势:指书法的形体和态势。或指形体中表现出来的笔势。晋土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创临章第一》云:“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唐会要》卷三十五《书..

[书法]戏学部

[书法]戏学部:刘宋虞龢《论书表》云:“孝武(刘骏)撰子敬学书,戏习十卷为帙,传云‘戏学’而不题。或真、行、章草,杂在一纸,或重作数字,或学前辈名人能书者,或有聊尔戏书。既不留意,亦殊猥劣。徒闻则录,曾不披简。卷小者数纸,大者..

[书法]江左风味

[书法]交争势

[书法]交争势:指行草书中“人”字的写法。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啄展异势》云:“,此名‘交争势’,盖行草法也。法以衄锋啄掣,捷速疾进,为势若交急,意存力敌,失之于纯滑,斯可慎也。陈沙门智永常用此法。”..

[书法]阳识

[书法]阳识:用阳文刻法镌制的款识叫做“阳识”。会稽赵之谦以六朝书法和武梁祠造像等用阳文刻成款识。邓散木《篆刻学》云:“印侧刻阳识,创自赵撝叔”。这种刻款方法,丰富了篆刻艺术形式。..

[书法]寿事侯印

[书法]寿事侯印:《容斋笔记》云: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有“寿亭侯”印一钮,其上大环径四寸,下连四环,皆系于印上。相传绍兴中,洞庭渔者得之,入于潭府,以为关云长封汉寿亭侯,此其故物也,故以归之庙中。南雄守黄兑见临川兴圣院僧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