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侧

[书法]侧:

“永”字八法之一。

指点的写法。作点时要求侧峰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具体运笔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围转向右下行,略驻,稍提笔,向左上方回锋略驻,向左出锋。晋卫夫人《笔阵图》云:“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说点章第四》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察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永字八法祥说·侧势第一》:“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

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

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问曰: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

止言点,则不明顾右,无存锋向背坠墨之势。若左顾右侧,则横敌无力。故侧不险则失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

笔诀云:侧者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棱利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圆法》云:“侧,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矢、蹲鸱、栗子等形。”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云:“侧之祖,妙须三作用,锋向右而势向左。”宋《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点法丶,口诀云: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作报答,便以中指挫锋,须收锋在内,按笔而收之。衄侧下其笔,含濡其锋,摩轮簇心,然后收笔,填在圆平。《禁经》云‘点如利钻镂金’是也。

”清冯武《书法正传》载《书法三昧·运用》云:“点之祖,蹲鸱之势,三过侧法也。起自中而末锋自中出,点有尖、秃、斜、正,随字势而用之。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云:“夫作点势,在篆皆圆笔,在分皆平笔。既变为隶,圆平之笔,体势不相入,故示其法曰侧也。”

为您推荐

[书法]顶戴

[书法]顶戴:指写“迭”、“声”等上大下小之字时,要求正而不偏,稳重而不倾侧,如人之头上戴物而行一般。又不可头轻尾重,或上下过于匀称,否则会产生滞重之感。欧阳询《三十六法》云:“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

[书法]作字三法

[书法]作字三法:书法的三要素。明赵宦光《寒山帚谈·格调》云:“作字三法:一用笔;二结构;三知趋向。用笔欲其有起止无圭角;结构欲其有节奏无斧凿;趋向欲其有规矩无固执。”然又云:“字法故多,不出用笔、结构、体裁、顾盼四者之..

[书法]拓本

[书法]拓本:以湿纸覆在石刻或金、铜、砖、瓦等器物上,再用墨或其它颜色椎拓而成的文字或图象,称“拓本”。亦称“脱本”。古时“拓本”与“揭本”是不同的概念。“搨本”是指把纸或绢覆在真迹上,向光照明,双钩填墨而成的副..

[书法]其脚

[书法]奋笔势

[书法]奋笔势:指写草书横画的一种笔势。唐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奋笔势:须险策之;草书‘一’、‘二’、‘三’字用之。”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此章草法也。张怀瓘曰:草法以险策捷挫,锋露飞动..

[书法]转

[书法]转:笔法之一。有二义:①与“折”相对而言,圆笔多用之。指作书时笔毫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倾向。连、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如此方显出“浑然天成”之妙。汉蔡邕《九势》云:“转笔,宜左右回..

[书法]林派

[书法]林派:清初林皋,字隺田,一字隺颠,福建莆田人。为当时着名篆刻家,风格曾受汪关影响。而尤以工稳、道劲着称。他移居江苏常熟后,与当时虞山、娄东一带着名学者书画家王翚、吴历、恽寿平、杨晋、徐干学等多有交往。其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