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鼎

[书法]鼎:

古代煮食器。

多用青铜制成。鼎之大小无一定,然形制皆有足有耳。圆鼎三足,方鼎四足,以三足为鼎足常制。两耳直立在口沿上。从商、周到汉一直流行使用。随着时代的更替,鼎的形制亦渐趋变化。一般是鼎足由空心锥足变为实心柱足,再变为马蹄形足。直立在口沿上的耳移在口沿旁,谓之“附耳”,是为了变无盖为有盖,因此附耳之鼎一定有盖。

盖有三钮,取下仰之则成三足。汉鼎多短足、附耳、有盖。鼎上常铸或刻有铭文,内容多为有关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记录。铬文多在腹内壁或内底,春秋战国时,有的器在腹外、器口和盖、耳上也有铭文。

现存铭辞最长的达四百九十七字,即清道光末年从陕西岐山出土的“毛公鼎”铭文。其它如“大盂鼎”、“大克鼎”、“禹鼎”,近年出土的“卫鼎”、“中山王十四年鼎”等,也都有较长的铭文。

方鼎中有“司母戊方鼎”、“司母辛方鼎”、“杜岭方鼎”等,均甚着名。

为您推荐

[书法]椎破故印

[书法]椎破故印:《汉书》云:王莽既篡位,遣五威将军王骏等多赍金帛遗单于。因易故印,故印文曰“匈奴单于玺”,莽更曰“新匈奴单于章”。骏既至,授单于印绶,令上故印绶。单于再拜受诏,译前欲解故印,左姑夕侯苏曰:未见新印文,宜且勿..

[书法]悬珠点势

[书法]悬珠点势:排点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悬珠之法,点各下悬而微长,无左右牵连之势,以其着大画下,但宜上下相承,不宜左右相顾。犹直波之不相衄,以避右竖之势也。‘无’、‘庶’、‘黑’、‘熏’..

[书法]梅梂势

[书法]梅梂势:“永”字八法中“侧”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梅梂点法,‘忄’、‘州’等字所用。又‘来’、‘精’、‘丛’、‘火’左点并用。”..

[书法]硬黄

[书法]量

[书法]量:古代计算体积的量器。传世有着名的秦“商鞅量”,是秦孝公、商鞅变法时所造的量器。器侧刻铭文三十二字,底部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加刻的统一度量的诏书。又有青铜制的秦诏版,亦称“秦量诏版”,上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

[书法]犁梁势

[书法]犁梁势:指“四”、“中”等字中“乛”笔的写法。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犁梁之法,取其圆而劲,得方而能遒,盖隐其锋而为之。‘四’、‘中’之类是也。”..

[书法]散水法

[书法]散水法:指“氵”的写法。要求各点之间应分阴阳向背之变化,上下需要相承之意。一般下点之趯锋须应上点之尾。唐张怀瓘《玉堂禁经·散水异法》云:“氵,此名递相显异。意以或藏或露,状类不同;法以刚侧而中偃,下潜挫而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