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官印(书法)

秦官印(书法):

秦统一中国到秦朝灭亡,其间通行应用的印章,后世称之爲秦印,其中授与官吏,作爲行政权力凭证的,是爲官印。在存世有限的传爲秦官印之中,从文字,史料,製作方法等方面分析,个别官印其时代上限可能早到战国晚期,如“昌武君印”;有些则可能要推迟到汉初,如“左隷桃支”。

秦代官印与其前代的战国官玺有着明显的不同,秦以前印章称爲“玺”,“尊卑共之”没有例外;而秦统一中国后,在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规定了明确的印章制度,只有皇帝用印称玺,其材用玉;臣民印信一律称印,其材用铜。战国官玺形制尺寸相互差别极大,朱白文均有,边栏界格的使用亦不划一;秦官印的尺寸则基本统一,爲2至2.5cm之间,皆爲白文印,且设有“田、目”边栏界格。战国玺文字无统一规範,各国使用自己的通行文字,地域特徵比较明显;秦印则统一使用秦篆。在製做方法上,战国玺铸印极多,凿印较少,秦印则多出于凿刻。

存世的秦官印中,多爲方形印,一般都加有田字格。还有一种半通印,规格相当于方印之半,加日字格,是卑下职官用印。印面设有边栏界格的这种格式,使文字趋于严整,因之产生了小篆基础上经过省减、移位、挪让等手法处理的“摹印篆”。这种摹印篆已与字形修长、舒展自如的标凖秦篆不尽相同,加之于铜质印坯上施以凿刻的製做方法,就使文字更接近同时代凿刻的诏版文字特点,具有方中寓圆、率意自然、恢谐风趣的风格。

总的来说,秦官印具有继往开来的鲜明的时代特徵,其较之战国官玺统一而严整,爲汉代印章风格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大体完成了战国玺到汉印的过渡。从形式上看,秦印虽然不及战国玺丰富多彩,然而其形严整,文字遒劲安详,灵活多姿的独特风格亦足以令后人倾倒。

为您推荐

天目山前诗轴(书法)

天目山前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李昶书。纸本。行书。凡四行,共九十五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李昶的行书源在颜鲁公和钱南园,但他实则由翁松禅与刘石庵门下出,取法不古给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近人的面..

董作宾(书法)

董作宾(书法):【小传】: 生卒年不详。号彦堂。是研究甲骨学专家“四堂”之一。(四堂即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彦堂董作宾,鼎堂郭沫若。)他是一位经常参加野外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专着有《新获卜辞写本》、《小屯殷虚文字甲..

向异灵区诗轴(书法)

向异灵区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邵祖平书。纸本。行书。录旧作诗三首。凡六行,共八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此幅行书作品字数茂多,共分六行,组成一个灰色的调子。作品中空白处很用心思。通篇字舒..

赠友予先生甲骨文轴(书法)

战国印陶(书法)

战国印陶(书法):印陶即指钤压在陶器上的印章。它分有:工匠姓名,官署,地名作坊,吉语祷词等内容,远在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彩陶鉢上就开始使用了刻划符号,商周时出现了印陶,春秋战国时期则蔚然成风。秦雍城,栎阳鲁邾国故城,以及豫、..

录宴淸都词轴(书法)

录宴淸都词轴(书法):【简介】: 现代·向迪琮书。纸本。行书。五行,百三十九字。词作于壬申年(1932)三月三日上巳节,书作当去其时不久。收入《民国时期书法》。【赏析】: 向迪琮这条行书轴实际上是行楷书,从中可以看出向迪琮..

赠春渠仁兄诗轴(书法)

赠春渠仁兄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刘未林书于一九三〇年。纸本。行书。三行,共六十八字。刊于《当代名人书林》。【赏析】: 淸人刘墉以尖锋硬毫作行楷书,自成一家,这件书作旣仿刘墉,亦能于点画的粗秾处藏针裹铁,表现出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