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子(1884—1959)江苏南京人。早年留学法国,先学化学,后专攻音乐。民国初年,他学成归国,北平各大学争相聘请,曾任法文及音乐敎授。他有一方自刻的纪年閑章:“壬申长艺院壬午长乐院癸未主乐敎”。就是说,他在一九三二年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一九四二年任国立中央音乐院院长;一九四三年任国立礼乐馆作乐部主任兼中央音乐院敎务长。
杨仲子毕生喜爱书法,精于锺鼎文及甲骨文字,他博涉历代碑刻法帖、秦砖汉瓦、名家印谱,细心体味,取精用宏。又常集宋人词句爲楹联,分赠亲友。与胡小石(光炜)订交后,相互交流,多有裨益。后胡小石娶其妹爲妻,二人更是亲密无间,这对他后来在艺术上的探求,显然有深远意义。
抗战以后,胡、杨二位移居四川,仲子在重庆靑木关中央音乐院任敎,小石在沙坪坝中央大学任国文系敎授。杨与徐悲鸿原本先后留法的学友,此时交往更加频繁。面对国破家亡,杨仲子愈发倾心于篆刻艺术,常将积压在心头的忧愤,寄托于铁笔。其“漂泊西南”、“漫将顽石写深悲”等印章,即此时所作,后收在由徐悲鸿题签的《漂泊西南印集》中。
杨仲子还集过古人诗文中有“哀”字的句子刻爲印文,如“哀郢”、“哀故都之日还”,“哀吾生之须臾”,“哀莫大于心死”;“哀时命”,“哀鸿遍野”,“哀王孙”、“哀江南”等印章,收集成谱题爲《哀哀集》。
杨仲子有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博览历代名作,精通古文字学及音律,这是其它篆刻家所不及的,他通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以锺鼎文入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个人面貌。
这裏的“杨子”与“仲子”二印,是钟鼎文入印的範例,字形奇妙诡谲,仪态万千。“杨子”二字,作者按印文繁简作了印面设计,自然呈现出疏密、挪让、呼应的变化。“仲子”一印是长方形的,作者巧思布局,“中”字的右下部“杀出奇兵“,而以险欹正,读之使人感到意象超凡,不落俗套。“长相思”一印,虽是模拟古玺,但章法变化丰富。字距、行距疏朗宽博,气韵高古。“长”字虽长,但下部伸展飘逸,“相思”二字与其交相辉映,显得遒丽天成了。
杨仲子治印以冲刀爲主,冲切结合,线条蜿蜒曲折,抑扬顿挫,似放而不狂。造成一种逋峭不忘妩媚,玲珑稍带圆活的意境。这是作者运刀时且慢且稳,刚柔浓纤,各尽其妙的功力所致。显然作者追求的是一种高古、婉约、含蓄的印风。杨仲子的印章曾受到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高度赞赏,尤其是徐、胡二位,他们有不少常用印章即出自杨仲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