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之一,亦称“波”。
指捺笔的写法。作捺笔时,要求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具体运笔是:逆锋起笔,轻转向下徐行,势力开展,至下半截略带卷起意,至捺出处稍驻,再提笔捺出,捺脚稍长。
唐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云:“磔须趯笔。(原注:战行右出。)”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永字八法详说·磔势第八》云:“磔者不徐不疾,战而去欲卷,复驻而去之。
又云笔战行,翻笔转下,而出笔磔之。口诀云:右送之波皆名磔,右揭其腕,逐势紧,傍笔迅磔,尽势轻揭而潜收,在劲迅得之。夫磔法笔锋须,势欲险而涩,得势而轻揭暗收存势,候其势尽而磔之。问曰:发波之笔,今谓之磔,何也?论曰:发波之法,循古无踪,源其用笔,磔法为径。
磔毫耸过,法存乎神,而磔之义明矣。凡磔若左顾,右则势钝矣。
重锋缓,则势肥矣。须遒劲而迟涩之。
凡险劲风骨,泥滞存亡,以法师心,以志专本,则自然暗合旨趣矣。
笔诀云:始入笔,紧筑而微抑,便下徐行,势足而后磔之。
其笔或藏锋出锋,由心所好也。”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刘有定注云:“磔笔者,紧战行为迟涩,势磔掣右出是峻疾。峻疾为阳,迟涩为阴。”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圆法》云:“磔,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须先作上啄,取势如裂帛,力在裂外。”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云:“磔法之妙,在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清冯武《书法正传》载《书法三昧·运用》云:“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两驻,难曰三过,实不知此法。
其法首抢起,中驻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出。如《兰亭》之捺,皆含蓄而不露,最为高也。柳云:‘磔趞以开撑。’”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云:“捺为磔者,勒笔右行,铺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
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袅娜再三,斯可笑矣。”又竖捺称“纵波”,平捺称“横波”。参见“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