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刀十三法

[书法]用刀十三法:

系前人据刻印时进刀、运刀、刻刀、印质、印文等不同情况要求而提出之各种技法。

许容《说篆》云:“夫用刀有十三法:正入正刀法(以中锋入石,竖刀略直,其势有奇气);单入正刀法(以一面侧入,把刀略卧,其势平,臻于大雅);双入正刀法(两面侧入石也,卧刀。势平,不可轻滑);冲刀法(以中锋抢上,无旋刀,宜刻细白文);涩刀法(欲行不行,不可轻滑潦草,宜用摹古);迟刀法(徘徊审顾,不可率意轻滑);留刀法(停蓄顿挫,留后地步,与涩、迟二法略异);复刀法(一刀不到,再复之也,看病在何处,复刀救之);轻刀法(轻举而不痴重,非浅率之谓);埋刀法(笔锋藏而不露,刀法着而不浮);切刀法(直下而不转旋,急就、切玉,皆用此法);舞刀法(迹外传神,熟极生巧);平刀法(平起其脚,用刻朱文,白文亦间用)。以上刀法,全在用刀之时,心手相应,各得其妙。”清陈炼《印说》云:“用刀之法:一刀去,又一刀去,谓之复刀。刀放平,若贴地,谓之覆刀,又名平刀。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

疾送若飞鸟,谓之飞刀,又名冲刀。不疾不徐,欲抛还住,将放更留,谓之涩刀,又名挫刀。锋向两边相摩荡,如负芒刺,谓之刺刀,又名舞刀。刀直切下去,谓之切刀。

接头转接处,意到笔不到,留一刀,谓之留刀。刀头埋入印文内,谓之埋刀。

既印之后,复加修补,谓之补刀。又有单入刀、双入刀、轻刀、缓刀各种刀名,虽不可不知,然总要刀下有轻重,有顿挫,有筋力。多用中锋,少用侧锋,时时存古人写字之法。”上述刀法,仅供参考而已,并不都切于实用。

为您推荐

[书法]四长二短

[书法]四长二短:清李宜开《师古堂印说》论篆刻有四长二短之说:“四长,细中有力,绰约如美女簪花,而严凝不苟,却有古大臣鹄立风,一长也;粗中刀藏,机括于持满而发之际,乃不同粗豪走马,一味卤莽,二长也;若夫铁角得地,长在今中间古,不即不..

[书法]印学流派

[书法]印学流派:流派,本指水的支流,引申为文艺创作及学术思想方面之派别。我国古代之玺印,自秦、汉至唐、宋,传世甚多,然并无作者之名姓。自元吾丘衍、赵孟俯始,方兴款识。明、清以还,由于石质印的应用,文人篆刻之风大盛,产生了..

[书法]石楯势

[书法]石楯势:指部首“羽”在前缀或字旁的写法。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石楯势:石楯,楯,栏也。纵者栏,横者楯,盖象形立势也。宁重毋轻,宁质毋巧。又在前缀者宜用画,字旁者宜用点,各随其势也。”..

[书法]用笔十法

[书法]打点势

[书法]打点势:“永”字八法中“侧”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打点者,提锋空中打下,乃点法之轻者。欧书‘戈’法俱用之。《翰林密论》以为单以指送笔,如打物之势,甚难用也。”..

[书法]四角势

[书法]四角势:“永”字八法中“侧”法异势之一种。亦名“栗子点”。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柳城悬善用此点,无所拘定。陈绎曾以为‘宝盖’上点所用。当使其角隐隐四起,而不显露,墨精仍聚点心也。”..

[书法]印字三有

[书法]印字三有:明徐上达《印法参同》论印字三有云:“有意、有笔、有刀。意主夫笔,意最为要。笔管夫刀,笔其次之。刀乃听役,又其次之。三者果备,固称完美。”又云:“意既主笔,则笔必会意;笔既管刀,则刀必相笔。如笔矫为转换,岂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