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前人据刻印时进刀、运刀、刻刀、印质、印文等不同情况要求而提出之各种技法。
许容《说篆》云:“夫用刀有十三法:正入正刀法(以中锋入石,竖刀略直,其势有奇气);单入正刀法(以一面侧入,把刀略卧,其势平,臻于大雅);双入正刀法(两面侧入石也,卧刀。势平,不可轻滑);冲刀法(以中锋抢上,无旋刀,宜刻细白文);涩刀法(欲行不行,不可轻滑潦草,宜用摹古);迟刀法(徘徊审顾,不可率意轻滑);留刀法(停蓄顿挫,留后地步,与涩、迟二法略异);复刀法(一刀不到,再复之也,看病在何处,复刀救之);轻刀法(轻举而不痴重,非浅率之谓);埋刀法(笔锋藏而不露,刀法着而不浮);切刀法(直下而不转旋,急就、切玉,皆用此法);舞刀法(迹外传神,熟极生巧);平刀法(平起其脚,用刻朱文,白文亦间用)。以上刀法,全在用刀之时,心手相应,各得其妙。”清陈炼《印说》云:“用刀之法:一刀去,又一刀去,谓之复刀。刀放平,若贴地,谓之覆刀,又名平刀。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
疾送若飞鸟,谓之飞刀,又名冲刀。不疾不徐,欲抛还住,将放更留,谓之涩刀,又名挫刀。锋向两边相摩荡,如负芒刺,谓之刺刀,又名舞刀。刀直切下去,谓之切刀。
接头转接处,意到笔不到,留一刀,谓之留刀。刀头埋入印文内,谓之埋刀。
既印之后,复加修补,谓之补刀。又有单入刀、双入刀、轻刀、缓刀各种刀名,虽不可不知,然总要刀下有轻重,有顿挫,有筋力。多用中锋,少用侧锋,时时存古人写字之法。”上述刀法,仅供参考而已,并不都切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