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淸·王铎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绫本。行书。凡四行,共五十三字。245.5×52.5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
【赏析】:
王铎书法,龚鼎孳云:“文安公书法妙天下,”眞得晋人三昧……,”姜绍书也说:“……行草写山阴父子,正书出锺元常,虽以锺王爲模範,亦能自放胸臆。”二人均指出他主学晋贤,现存法书中确有不少是临王羲之诸帖。
大凡每一新派书法的出现,总要扛出王羲之这面大旗,以壮声势,王铎书法,如果从当时的正统派眼中看来是奇怪,甚至是“野道”。那么,从王铎的立场上讲呢?那呆板的旧体是无生机的泥塑,爲“法帖之妖。”
《寄金陵天目僧》爲王铎五十三岁时所书。结构稳中有险,第一行中“岫”字,无论是自身的结体,以及和它行、它字的呼应,都十分精采。且落笔沉着果断、线条含蓄宛转、圆浑中见挺拔,不难看出其扎实的传统功力和不安雷池的潜在意识,虽在其所有书作中未属上乘。但与以后的“浑雄恣肆”有紧密的联繫,可以这样讲,没有这一时期的沉着稳健,就没有以后的纵而能敛。
因此,作爲明末书坛的台柱人物,王铎的强烈感情的燃烧,使王羲之这只不死之鸟,又获新生。王铎和王羲之虽然不一样,但王铎的直抒胸臆,心与笔应的气度,毕竟得之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