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公度郑词丈诗册(书法)

赠公度郑词丈诗册(书法):

【简介】:

淸·王铎书于五十三岁(1644)时。纸本。草书。书诗。凡七十三行,共二百七十四字。共十四开,第一至十三开均28.3×36cm。第十四开28.1×1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四)。

【赏析】:

在“神笔”王铎的作品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他的草书,而在他的草书作品中,最精采的就要算他晚年的手卷了。

这件长卷,是王铎五十三岁时所书。正是他“五十自化”,“肘力正掉,着力太浑,人尙不解其妙”时期的作品,此时的王觉斯,书名虽尙未广爲人知,但个人风格成熟,已被人讚爲“俯仰操纵,俱不繫人。抹蔡掩苏,望王逾羊”了。的确,王觉斯的书法艺术,无论是在明末书坛的表现主义书家群体中,还是在赵吴兴以后的近数百年的中国书坛上,都是一个伟大的高峰。他一反那种平和中庸、温柔敦厚的审美定势。以他那“敢于胡乱”的天才胆识,创造了雄强霸悍,眞率恣睢,具有极爲浓烈的个人色彩的点、线构成的新形式。

毫无疑问,王觉斯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他从来不满足对前人的因袭,认爲“别人口中嚼过的败肉,不堪再嚼!”他以他对空间形式特有的敏感开创了自己的艺术天地。我们看到这恣肆放纵,乱头粗服的长卷,便立刻被他那雄迈的魄力和猛厉的气势所慑。他的线条,有着一种魔鬼般的神奇的力量,眞可谓“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令人惊绝!那飞腾跳掷、攫狮搏象的笔势和那浑穆淋漓的墨色中饱含着複杂的感情的色彩,随着心灵的宣泄和心緖起伏的节律尽情地挥洒,奇诡万变,虎跳熊奔,“幽险峥嵘”;如“飞砂走石,天旋地转”,“鞭电而骑雄龙”,“风来雨至,陡然莫测!”充满着怪、力、乱、神,充满着火一般的热情和血一样的生命的魔幻般的艺术魅力使当时和后世的人们爲之绝倒!

但是,王觉斯又是传统的。他不仅具有超人的天才,同时又下过广博精深的功夫。他自定书课,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以此相间,终身不易。所以他的作品,虽然恣肆险峻,荒幻奇崛,但同时又深着稳健,筋肉辅茂,入木三分。把奔腾与敛缩,典雅与放纵、情感的宣泄与传统的法度十分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全新的高度。

王觉斯是自认爲直接承袭二王的,但是,他之“独宗羲献”,实际上是接受了唐、宋化了的晋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米南宫、颜平原、李北海、怀素等人的影响,而在空间的处理上,似乎颇有旭、素和黄鲁直的影子在。但是,他不仅能深入传统,同时敢于否定传统,把磨练技巧和否定法度当成日课,甚至到了蔑视技巧的程度而表现爲一种超越技巧的高度追求。

也许,正是因爲王觉斯又形式风格的高度敏感和他那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使他牢牢地把住了书法艺术的灵魂而与现代审美趋势相契合,从而使他在书坛获得愈来愈多的崇拜者。不仅中国出现了“王铎热”,便是东洋和南亚,“王铎热”也越来越高涨。日本有的书家甚至提出了“后王(铎)胜先王(羲之)”的看法。使王觉斯的艺术地位倍加提高。王觉斯曾说过:“我无他望,所期日后史上,好书数行也。”这个小小的愿望,应当说是如愿以偿了吧。

为您推荐

临王昙首昨服散帖(书法)

临王昙首昨服散帖(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于顺治八年(1651)。绫本。草书。凡四行,共六十八字。191×5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赏析】: 王觉斯草书浑雄恣肆,奇拙多姿,抗衡明贤,直逼晋人。 明代建筑高大宏..

钱谦益(书法)

钱谦益(书法):【小传】: 明万曆十年—淸康熙三年(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自称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万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编修、中允、詹事、礼部侍郞、侍读学士等官。南明福王立,任礼部尙书。淸顺治二..

病榻消寒杂咏诗轴(书法)

病榻消寒杂咏诗轴(书法):【简介】: 淸·钱谦益书于康熙三年(1664)。绫本。行书。凡四行,共六十三字。234.9×49.7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书道全集》(八)。【赏析】: 淸初书坛,有成就者多爲明代遗民,这些遗民书家,有亡..

留侯论(书法)

千字文(书法)

千字文(书法):【简介】: 明·苏眉阳书。纸本。草书。凡八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十一开。每开均20.2×8.40cm。《石渠宝笈三编》着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九)..

书似尹人盟侄五绝诗轴(书法)

书似尹人盟侄五绝诗轴(书法):【简介】: 明·陈洪绶书。纸本。行草书。五绝一首。凡四行,行字数不一,共二十八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赏析】: 明崇祯十五年,陈洪绶被召至京师,临摹历代帝王图像,因而得以纵观内府所藏..

随笔(书法)

随笔(书法):【简介】: 明·史大典书。纸本。行书。计四开。凡三十二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三百十八字。每幅22.5×36.1cm。《石渠宝笈三编》着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