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都帖(书法)

离都帖(书法):

【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二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一十二字。29.2×46.8cm。又称《杜君帖》。爲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赏析】:

这封尺牍是蔡襄“南归”途中在即将渡长江时所书。其中追述离都(今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等事。蔡是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信中所谓“南归”,是指回老家做官。在蔡襄的宦迹中曾两度出守福州,前者庆曆四年(1044),他33岁;后者至和三年(1056),45岁。据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誌铭》载,襄有三子:“曰匀,将作监主簿;曰旬,大理评事,皆先公卒。幼子旻也。”蔡匀旣有官职,显然已是成人,所以可推断此书必定作于后一次的“南归”。

蔡襄56岁去世,因而这件尺牍即可目爲他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从整体风格来看,依然是虞世南血脉,只是结体的横扁,已与前几年比较接近虞书的狭长体制不同。颜的鈎法仅见于首行“南”字,而如“伤”、“谢”等字大有二王的神韵。书信虽在哀祸惨怛的情緖中写就,却不失遒丽之致,可见蔡襄襟怀之冲融与颜眞卿告伯祭侄时的激烈实有大异,这似乎颇可诠释苏轼评蔡襄“眞(学颜)不如行(学虞)”的原因。

蔡书佳处在于神淸气淡,但在这优点的反面,也隐藏着缺乏变化因而耐人寻味不足的平庸。如“南”、“感”、“及”、“平”、“信”、“已“、“下”都凡两见,“不”字四见,但结构几乎一伦,若非无求变的意识,恐怕也是办法不多所致。

为您推荐

大研帖(书法)

大研帖(书法):【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行楷书。尺牍一则。凡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六十七字。25.6×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台湾《故..

别已经年帖(书法)

别已经年帖(书法):【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行草书。27.3×43.2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赏析】: 讲求神气是蔡襄书法的一大特点。所谓“神”,主要是指书作的风貌、情趣是否高雅。爲了达到..

三札卷(书法)

三札卷(书法):【简介】: 宋·文彦博书。行书。纸本。43.6×223cm。后有米友仁、向若水、成亲王、荣郡王跋。《辛丑销夏录》、《三虞堂书画目》等箸录。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二)、《中国美术..

致彦猷侍读尺牍(书法)

陶生帖(书法)

陶生帖(书法):【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草书。尺牍一则。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八十七字。29.8×50.8cm。爲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三希堂法帖》,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

山居帖(书法)

山居帖(书法):【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九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八十一字。26.6×3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载入台湾《故..

蔡襄(书法)

蔡襄(书法):【小传】: 宋眞宗大中祥符五年—宋英宗治平四年(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庆曆三年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州路转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