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寒食诗跋(书法)

黄州寒食诗跋(书法):

【简介】:

宋·黄庭坚书于元符三年(1100)七月。纸本。行书。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淸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滙考》、《墨缘滙观》、《石渠随笔》等着录。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五)。

【集评】:

明张縯跋:“此跋尤恢奇。”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山谷续爲之跋,字亦如坡大,亦异常法。磊落峻爽,气稜稜若有英威,盖尽气与敌也。然以比坡,有若两王父子间,然亦不甚让。山谷跋亦云,生平未见坡有如此书。”淸宋荦《漫堂墨品》:“东坡《寒食诗》及山谷跋,偶然欲书,遂入神品。”沈尹默《沈尹默论书丛稿》:“山谷此卷,淡墨挥洒,初非经意,然极眞率可喜。”

【赏析】:

黄庭坚此跋老笔纷披,点画狼藉,风格与《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相类,给人一种“以侧险爲势,以横逸爲功”的感觉。笔意是黄庭坚书法追求的核心。他说:“往时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如果说黄庭坚在早年已得结体雅正秀挺之趣,那么他对风神洒蕩,笔锋苍劲的最后完成,表现出了对笔意的参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过程。此时,他对以前“书字绵弱”,已有了反省,并从“长年蕩桨,群丁拔棹”等书外景观中体会到了用笔的擒纵之势。试观诗跋中,长撇大捺,涩勒重点,构成了沉着痛快的节奏,也体现了作者挥豪时酣畅高踦的心境。少数字虽行笔过速,略有疵瑕,但对整体的把握,却深得纵横浑脱之妙。黄庭坚自谓:“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人意是书意的内在根据,书意是人意的曲折表现。在此跋中,字迹冲出法度工緻的樊笼,欹欹侧侧,无不是黄庭坚恣肆豪宕、顚倒淋漓的心态的流露。李瑞淸曾评论:“鲁直书无一笔不自空中蕩漾,而又沉着痛快,可以上悟汉晋,下开元明。”在崇尙书意的宋代,黄庭坚是笔意的探颐寻奥者,也是笔意的发明高扬者。

在字与字的关係中,特色也是明显的。每每下一个字直入上一个字的空白处,形成紧密的契合。比如起首“东坡”二字,“坡”字一竪上抵“东”字的下部,使二字的势态犹如一体。这固然由于黄字四维开张,成辐射状所致,但却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势贯气连而不黏不犯,依然与不衫不履、疏蕩空阔的主调保持一致。这不能不说是黄庭坚独特的笔意起到的统领作用。因此笔意是贯彻于创作的全过程,不仅表现在墨迹的实处,也表现在虚白的空处。

为您推荐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草书。32.5×1822.4cm。后有项元汴跋。《式古堂书画滙考》,《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滙观》着录。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集评】: 《..

致赵景道书札并诗帖(书法)

致赵景道书札并诗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行楷书。共三页,第一页27.8×47.4cm,第二页27.6×38.3cm,第三页27.7×28.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赏析】: 苏黄间“石压蛤..

潭州帖(书法)

潭州帖(书法):【简介】: 宋·张舜民书。纸本。草书。尺牍一则。凡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二十四字。29.8×1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

家书帖(书法)

小子相孏书帖(书法)

小子相孏书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行书。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黄庭坚的此行书帖,较之《松风阁诗》笔法更爲精致婉转;较之《伏波神词行书卷》又多一些自然朴实的意味。在宋四家中,黄庭坚对..

范滂传(书法)

范滂传(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搨本,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集评】: 宋岳珂《桯史》:“山谷在宜州尝大书《后汉书·范滂传》,字径数寸,笔势飘动,超出翰墨径庭,意盖以悼党锢之爲汉祸也。” 【赏析】: 诗与书法..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书法):【小传】: 宋仁宗庆曆五年—宋徽宗崇宁四年(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欧悟,读书数过辄成诵。治平元年赴礼部试,举进士,调叶县尉。苏轼尝见其文章,以爲超轶绝尘。声名日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