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全称爲《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28.4×39.5cm。《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集评】:
元鲜于枢题:米元章天机笔妙。”淸吴其贞《书画记》:“书法皆飘逸,多得天趣,纸墨俱佳。”
【赏析】:
在前人对米芾的评价中,刘熙载的几句话是很有意思的。其云:“米元章书脱落凡近,虽时有谐气,而谐不伤雅,故高流鲜或訾之。”意思是说米芾书超出一般,不同凡响,但时而有些不大“正经”的样子,但又不流于庸俗的低级趣味,所以对他书法的“谐”,很正经的高尙之士也很少提出批评。
所谓“谐”,即通常讲的诙谐。在文学上,诙谐指一种“戱谑”,它经常用一种“顚倒”的方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把某个严肃的事情或意愿以一种轻松甚至滑稽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诙谐的最大特点。但书法上的“谐”却似乎十分难解,米芾书十分灵动,但灵动并不就等于“谐”。问题在米芾字之“灵动”与一般的灵动有所不同。宋代虽以行书盛,讲究“意趣”,但对“笔法”仍然是非常考究的。书法至宋代,正、偏锋之运用,顿按转折之变化已形成一套相当完整的规範,但米芾却敢于越出藩篱,“八面出锋”,这“八面出锋”并非指将笔乱翻乱滚,而是注意笔锋的运动方式及出锋显示的运动过程和动的“趋势”。且看本帖的一个“上”字,三个“点”姿态各异,左上一点似竪非竪,似点非点,笔锋向左挑出,力重千钧,右一点则轻掷而下,力涵其内,下一点则又灵巧跳宕,收笔微向右上一挑,锋芒毕露但又含蓄有致。米芾之书常常打破线条流动的程序,在悠游之中“跳”出数笔,但这种“打破”,恰恰使其书法的流动性更加生动、强烈。再看本帖“芾顿首再拜”数字,眞是一气呵成,而“顿首”二字,米芾用侧锋挑剔而下,旣有线之流动,又有点之跳跃,“再”之末笔紧连拜字,顺势而下,偏锋飞白,妙趣横生。因此,米芾的书法每每见佻达之趣。加上其结体不拘一格,前倾后仰,左侧右欹,然又不见故意经营之迹,使米芾之书旣显得丰富多姿,但又轻松爽畅,这就是其书“谐”之所在。然而米芾的“谐”滑而不浮,点划跳跃而统一,结体则怪而不诞,这又是其所以“谐不伤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