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帖(书法)

宗正帖(书法):

【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凡十二行,一百零一字。23.5×35.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米芾“翰牍九帖”之一。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

【赏析】:

米芾对书法太精熟内行了,所以即使一尺牍,也是满纸精采。“如快剑斲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此尺牍字字各具姿态,各显精神,在跳跃,在跌宕。

米芾最讲究笔法,能八面出锋,浑身都是解数。如尺牍上“百”字的锋芒含敛,“五”字上下出锋,“苏”字各处锋芒毕露,以及从其它一些字中可以看到他的腕灵笔活,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米氏曾自己说过:“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眞,出于意外。”这幅尺牍中有一些字眞是“振迎天眞”,越看越令人赞叹不已!且看“正”字的用笔,先是搭锋应接,旣而向上形成小圆圈,然后实笔下行,继而顿挫右行上排,向内又出一小圆圈,紧接着又翻出一小圈,留下锐锋,其间轻重,虚实,擒纵,展拓,使人体味不尽,目不暇接,不可思议。再看一“府”字的用笔,先是尖锋下行,上边的尖锋正与“御”字的最末一笔的挑出相呼应,下边则一顿挑出细丝,并重顿写出一横。继而又出一左撇排出锋芒,而与内部“付”字的一撇上部锋芒却正是内外遥接,“付”字以撇下部又向上微显锋芒,“府”字最后一笔又向内排出。我们可以看到这字的锋芒都向一个地方在凑集,这个中心便是那一横画的左端,全字中最粗实的地方,而整个字的中心亦布置在那端。这实在是巧妙出人意外,自然天成!此尺牍中的结字也颇可玩味。“贵”字是一种倾与正的平衡技巧。“贵”上半部分呈一斜倾势,而下面“贝”字以正势来补救。上半部分较短,下半部分较长,重心下移,故不至倒跌。十分含蓄的是,“贝”字左下脚撑出,右下脚紧缩,使人一看便坚信此字更不会倾倒。米芾在“集古字”中能化出自己许多样子来,使许多高明的书家,对他也不能不倾倒。

此尺牍的行款极富艺术情趣。第一行是紧依中轴线。第二行“苏氏”起始尙正。“王略”以下向左偏斜,加入“右军”两字爲正。第三行整行向左偏斜。第四行上正下斜。第五行正,而下半空白。因此整个布白中间三行形成下半部分的三条平行线斜向倾仄,好像在正巧爲末一行空白的地方给予补救。边上两行的端正,与中间三行形成对比。中间几行上正下斜,也形成一行之中对比。凡此种种,尺牍在布白上也是一种米氏审美理想的表现。求变化,求跳跃,求猛厉奇伟,又求得整体平稳与和谐。

为您推荐

惠柑帖(书法)

惠柑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草书。凡七行,三十七字。23.9×34.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米芾“翰牍九帖”之一,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 【赏析】: 米芾以行草及小行楷见长,在传世的米芾翰札..

晋纸帖(书法)

晋纸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凡十一行,八十二字。23.7×39.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米芾“翰牍九帖”之一。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 【赏析】: 米芾书法,如后人所评述“沉着痛快,直夺晋..

论书帖(书法)

论书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草书。24.7×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赏析】: 在米芾传世墨迹中,以行书爲最,草书似不多见,这帧草书论书札爲米书中之上乘之作,故弥足珍贵..

丹阳帖(书法)

窦先生帖(书法)

窦先生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草书。31.4×25.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赏析】: 《窦先生帖》二十五字可分三部分观,第一部分至“郁”止;第二部分爲“爲况”二字,此..

珊瑚帖(书法)

珊瑚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26.6×47.1cm。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壮陶阁书画录》、《大观录》等书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集评】: 元施光远..

贺铸帖(书法)

贺铸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草书。凡十一行,八十八字。23.5×36.8cm。爲米芾“翰牍九帖”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赏析】: “天姿輘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