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台帖(书法)

上阳台帖(书法):

【简介】:

唐李白书。墨迹本。白麻纸本。草书。据《石渠宝笈》载;纵八寸八分、横一尺一寸九分。五行,二十五字。前隔水有宋徽宗泥金书签“唐李太白上阳台”。引首乾隆题“靑莲逸翰”。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秋壑图书”、“弘文之印”、“项子京家珍藏”、“宋荦审定”、“张则之”、“梁淸标”、“年羹尧字允工别号双峰”、“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鑒藏印。曾经宋赵孟坚、贾似道、元张晏、明项元汴、淸安岐、淸内府、近代张伯驹等收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着录。文物出版社《文物精华》第二集、《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影印。

【赏析】:

李白的书法,以其明快的节奏,遒利的笔势,使我们不由地将他的形象从诗人的行列转移到书法家的圈子裏。

读其《上阳台帖》,你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感情力量扑面而至—淸醇,雅健的阳刚之气。李白作书如其作诗,高视阔步,物我皆忘。他无意于留书名于后世,故于点画不存得失之虑,于结构章法无爲程式所累之蹙。一如酒后放歌,任其自然,而心閑笔纵,又无不如意。试看此帖,第一、三两行墨迹:健笔因势提按顿挫,点画体态,俯仰有仪;笔势连贯缠绕,狂放不让古人,得尽草书三昧。第二、四两行:则字字独立,侧锋之笔取势,中锋之笔取姿;绝笔收势,遒劲沉雄。落款处“太白”二字,“太”字的最后一点位置甚低,与“大”字脱离,但从这一组字群看去,却又形散意连。这种视觉效应,与他将“白”字的第一笔短撇依书写时的笔势处理爲斜点状关係颇大,“白”字的短撇改变成点状,不仅在形上而且在势上都成爲“太”字末笔脱体之后的呼应和依托,并且使这一短行的行气变化作了明显的调节,如此,笔画并不纠结缠绵的“太白”二字生动得暗合“草情”。通篇寥寥二十五字,虚实掩映,参差错落,可谓“无首无尾,不主故常”了。

前人评李白书法,多称其“字画尤飘逸”,“飘飘欲仙”。这样的评价不仅大而无当,并且是以“仙”障目,未窥全豹。李白确有“诗仙”的美名,在长安客居,又常与贺知章、张旭等人交游、酣飮,被目爲“酒中八仙”,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力图入世而未致用,出世则不心甘的矛盾痛楚,贯穿了他顚沛的一生,并熔铸其性格之中。书法作爲心理节律和性格的投射,在李白老笔纵横的《上阳台帖》中,每一个墨点、每一根线条都天然地渗透着他的性格,表现爲绝望之后的一种淸壮沉雄、自然放达的气度,非一简单的“飘”字所槪括得了的。正如此帖文字所言:“非有老笔,淸壮何穷”!

为您推荐

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二)(书法)

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二)(书法):【简介】: 唐.锺绍京书于神龙二年(706)。搨本整体343.5×158cm。石在河南偃师县东南的缑山仙君庙。日本《书道全集》(八)刊入。【赏析】: 锺绍京的书法在当时享有盛名,据《新唐书》记载,因..

鹡鸰颂(书法)

鹡鸰颂(书法):【简介】: 唐·李隆基书。墨迹本。纸本。行书。四十五行,凡三百三十七字。24.5×184.9cm。钤有“宣和”、“内府图书之印”、“部曲将印”、“乾坤淸玩”、“晋府图书”、“吴希元印”、“吴新字珍藏印”、..

史惟则(书法)

史惟则(书法):【小传】: 生卒年不详。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名浩,字惟则。玄宗时曾爲集贤院待制兼校理,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以八分着名,亦工碑额。传世书迹有《大智禅师碑》等。【集评】: 唐窦衆、窦蒙《述书赋并注》:“..

请往福州过所(书法)

肚痛帖(书法)

肚痛帖(书法):【简介】: 单刻帖。传张旭书。一说僧彦修书。草书。六行,共三十字。宋嘉祐三年(1058)刻本现藏陕西西安碑林,与彦修草书在同一石。石124×56cm。两面分三截刻。阴下段刻《肚痛帖》,六行,二十九字。《泼墨斋法帖..

古诗四帖(书法)

古诗四帖(书法):【简介】: 墨迹本。无款。明董其昌定爲唐张旭书。五色笺。草书。竪28.8cm。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子固”、“华夏”、“项元汴印”、“宋荣审定”、“乾..

石台孝经(书法)

石台孝经(书法):【简介】: 唐代刻石。唐玄宗李隆基撰序、注并书。李享篆额。唐天宝四年(745)刻立。现在西安碑林。四块高大的碑石拢成方形,立于多层石台之上,故称石台孝经。碑文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与孔子的问答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