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氏离堆记(书法)

鲜于氏离堆记(书法):

【简介】:

年代不详,颜眞卿书。淸道光十年(1830)郭尙先、吴梁杰访得于四川新政离堆崖下。残存五十,整字凡四十七,半字七。旧搨本“尙未”之“未”字下撇少捐;“虚口”之“虚”、“水者”之“水”两字完好。

【赏析】:

淸道光十年(1830),当书法家郭尙先发现《鲜于氏离堆记》还保留于四川遂宁县的山崖上时,这块着名的摩崖石刻,大约已被人们遗忘了六个世纪。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八月,颜眞卿因事获罪,被贬谪爲蓬州长史,蓬州即四川遂宁县,颜眞卿在途中曾路过新政县,并特别拜访了当地望族鲜于忠通,并爲鲜于氏写了此篇“离堆记”。离堆,乃当地之山名。由于鲜于氏于离堆山之东开凿了石堂,才借机邀请了颜眞卿写了此记。记中详述了鲜于氏家族的业迹和开凿石堂的始末。二年后鲜于氏请来当地名匠,将此记刻于离堆山的摩崖上,时在宝应元年(762)。

《鲜于氏离堆记》笔力沉雄,结体丰伟,很像《东方朔画赞》之趣味。《东方朔画赞》爲颜四十五时作,《鲜于氏离堆记》则爲五十一岁作,用笔更趋成熟,风格也日渐鲜明。我们可以在那些短而壮的点画中,充分感觉到笔画间的力量。仿彿一股忠义之气,跃于字间。

《鲜于氏离堆记》宋时便磨捐、风蚀严重,今天仅存五十八字。所幸槪文被收录于《颜鲁公文集·卷十三》中,不过摩崖本身的风化,点画锋芒的模糊,倒使刻记增添了许多扑朔迷离的色彩,记中的字也更具此篆籀用笔的意味,高古而浑穆。

为您推荐

三坟记(书法)

三坟记(书法):【简介】: 唐大曆二年(767)刻。李季卿撰,李阳冰书。栗光刻。原石久佚,宋时重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二面刻。篆书。共二十四行,满行二十字。残163×8cm。淸王昶《金石萃编》、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碑林书法艺..

不空和尙碑(书法)

不空和尙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大兴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尙碑铭并序》。唐建中二年(781)十一月立。严郢撰,徐浩书。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八字。305×99cm。原在陕西西安,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明搨本十五行“毫光..

郭家庙碑(书法)

郭家庙碑(书法):【简介】: 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立。颜眞卿撰并书,德宗李适题额。正书。三十行、行五十八字。380×126cm。在陕西西安碑林。..

般若台记(书法)

颜家庙碑(书法)

颜家庙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颜眞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正书。四面刻:两面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两侧各六行,行五十二..

怀素(书法)

怀素(书法):【小传】: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唐德宗贞元元年(725一785)。字藏眞,湖南长沙人。爲僧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善书,尤好草书。尝于故里种笆蕉以蕉叶爲纸作书。因名所居“绿天庵”。又传其弃笔埋于山下,堆积如冢,曰“..

朱巨川告身(书法)

朱巨川告身(书法):【简介】: 传唐徐浩大曆三年(768)八月书。白麻纸本。墨迹本。无款。行楷。《石渠宝笈》载:“纵八寸、横五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钤有“绍兴”、“军司马印”、“张晏私印”、“田衍私印”、“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