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恭残碑(书法)

杨叔恭残碑(书法):

【简介】:

全称《汉沇州刺史杨叔恭残碑》。东汉建宁四年(171)七月立。淸嘉庆二十一年(1816)在山东鉅野昌邑集出土。归马邦玉,后归端方、周进等人。碑残甚。隷书。存阳十二行,行一至九字不等。共七十一字;碑阴漫漶,仅可辨出十字。碑侧四行,共二十余字。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碑存高一尺五寸一分,广一尺七寸五分”,“字径一寸三四分。侧广八寸”。有翻刻本。周进《居贞草堂汉晋石影》辑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书法古雅秀挺,有合《韩勅》、《史晨》二家意思”。“碑侧题名则跌宕疏秀,不拘故常,亦不异《韩勅》碑阴、《史晨》碑末。可宝也。”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端整古秀,其碑侧纵肆,姿意尤远,皆顽伯所自出也。”

【赏析】:

淸方朔曰:杨叔恭残碑“书法古雅秀挺,有合《韩勅》、《史晨》二家意思”。《韩勅》且勿论,《史晨》则精细、森然,而此碑用笔并不太讲究,方者、尖者、扁者皆存,有的字起笔处甚至斜加一小撇,很似楷书中常忌的“钉头”。如“聿”字末横,“类”字“页”部首笔,“德”字首横笔,“焕”字大横笔等。汉代隷书用笔大都比较讲究,“藏”与“露”的结合,而往往又是“藏”多于“露”,此碑正相反,—露锋之处多于藏锋之处。因此,有些字虽也能给人苍劲古秀的感觉,但有的笔画则使人感到纤细、单薄,特别是一些大长笔,例如“士”字首笔,“也”字末笔,“宣”字末笔,“聿”字中间长笔,更暴露了它们笔单力薄的弱点。

杨叔恭残碑的结体倒是比较自然的。多数字是根据形体搭配笔画,左右结构的字扁一些,上下结构的字长一些,一般不太注重精心的安排。另外,有的字偏旁写得也较小,如“德”之“彳”旁,“城”之“土”旁,“焕”之“火”旁,突出了右半部分。

隷书的布白比较难,不仅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要气通,要保持它的完整性,还得要靠笔势、字势形成节奏韵律,在静止中表现出运动来,体现它的生动性。杨叔恭碑虽残,在布白上却有自己的成功之处。

为您推荐

西狭颂(书法)

西狭颂(书法):【简介】: 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碑》、《惠安西表》。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十三日刻。摩崖书。在甘肃成县摩崖。隷书。二十行,行二十字。最前有篆书“惠安西表”四字。后刻丞..

甘谷汉简(书法)

甘谷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东汉桓帝延熹元至二年(158—159)。隷书。23×2.6cm。松木製。共二十三简。简面墨书两行,每简容字六十至七十。由于简朽墨脱,仅残存九百六十四字。一九七一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刘家岔汉墓..

幽州书佐秦君神道阙(书法)

幽州书佐秦君神道阙(书法):【简介】: 汉石阙。东汉永元十七年(105)刻。一九六四年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发现。现存北京白塔寺石刻博物馆。隷书阳文三行十字“汉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左右两阙同文。阙下石柱上各有刻字多..

少室石阙铭(书法)

沈传师(书法)

沈传师(书法):【小传】: 唐代宗大曆四年—唐文宗太和元年(769—827)。字子言。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德宗时官至尙书右丞、吏部侍郞。以书名。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黄陵庙碑》、《柳州石井铭》等。《旧唐书》卷..

玄秘塔碑(书法)

玄秘塔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一敎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立。386×120cm。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正书。二十八行,行..

卢璠墓誌(书法)

卢璠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归州刺史卢公墓誌铭》。李行修撰。唐元和十四年(819)九月九日刻。正书。三十一行,行三十一字。66.6×66.6cm。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李根源《曲石唐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