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书法):

【小传】: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03—361)。字逸少。琅琊(山东临沂)人。祖王正,官尙书郞。父王旷,官淮南太守,首倡渡江之议。东晋司徒王导从子。其妻乃郗鑒之女。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以骨鲠称。少有美誉,朝廷公卿重其才器,频召举之,皆不就。后入庾亮幕府。因好友扬州刺史殷浩敦劝,拜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平生对于仕途虽无兴趣,然于国家安危之际,颇有器识。渡江之初,见会稽有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诸友宴集于山阴之兰亭,作《兰亭序》,以申怀抱。因与太原王述不和,誓墓辞官,朝廷不复徵辟。于东土游名山、泛大海,信道敎,採药石不远千里。终老东土。有子七人,知名者五人。玄之早卒;凝之历仕江州刺史、会稽内史;涣之无闻;徽之爲黄门侍郞;肃之无闻;操之爲豫章太守;献之历仕吴兴太守,中书令。羲之书法不仅见重当时,后世更尊之爲书圣,载誉千年,至今不替。《晋书》卷八十有传。

【集评】:

南朝宋《采古来能书人名》:“博精群法,特善草隷”,“古今莫二”。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爲训。”唐李世民(太宗)《王羲之传论》:“此数子者(张芝、锺繇、王献之等),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隷,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爲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唐孙过庭《书谱》:“元常专工于隷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余眞,比眞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揔其终始,匪无乖互。”又:“知逸少之比锺、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又:“右军位重才高,调淸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又:“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又:“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爲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搨日广,研习岁滋,先后着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眞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曁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唐张怀瓘《书断》:“尤善书,草、隷、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然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锺君之隷,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亦犹锺鼓云乎,雅颂所得。观夫开襟应务,若养由之术,百发百中,飞名盖世,独映将来,其后风靡云从,世所不易,可谓冥通合圣者也。隷、行、草书、章草、飞白俱入神,八分入妙。”又:“逸少草有女郞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贤人君子,非愚于此而智于彼,知与不知,用与不用也。”又《书议》:“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又《书估》:“因取世人易解,遂以王羲之爲标凖。如大王草书眞字,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眞正,偏帖则尔。至如《乐毅》、《黄庭》、《太师箴》、《画赞》、《累表》、《告誓》等,但得成篇,即爲国宝,不可计以字数,或千或万,惟鉴别之精粗也。”又:“且如右军,眞书妙极,又人间切须,是以价齐中估。古远世稀,非无降差,崔(瑗)、张(芝),玉也;逸少,金也。大贾则贵其玉,小贾乃重其金。肤浅之人,多任其尔,但以王书爲最,眞草一槪,略无差异,岂悟右军之书,自有五等。,,唐蔡希综《法书论》:“右军之迹流行于代衆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余尝评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至如右军书,如湼槃经说,伊字具三眼也。”又:“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待之。”又《论书》:“王氏书法,以爲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明文徵明《文徵明集》:“早年声誉已传播,山阴禊帖妙入神。纷纷妙墨遗人世,感怀一帖谁能似?”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右军书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又:“米元章云:‘吾书无王右军一点俗气。’乃其收《王略帖》,何珍重如是。”明何良俊《四友斋书论》:“大令用草外拓而开扩,故散朗而多姿。”又:“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明项穆《书法雅言》:“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淸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右军字大小、长短、匾狭,均各还体态,率其自然。”又:“王右军有小字《道德经》极精,非松雪所能也。”淸宋曹《论草书》:“王逸少力兼衆美,会成一家,号爲‘书圣,。”淸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韩退之《石鼓歌》云:‘羲之俗书趁姿媚。’书家之病,昔人论之详矣。退之性不善书,故未知右军书法之妙。且意欲推高古篆,乃故作此抑扬语耳。后人误看,遂若右军之书眞逞姿媚,而欲以吴兴直接右军,非惟不知右军之书,亦并未解昌黎诗意矣。”淸包世臣《艺舟双楫》:“右军作眞如草,大令作草如眞。”又:“二王眞行草俱存,用笔之变备矣,然未尝出裹笔也。”又:“尝论右军眞行草法皆出汉分,深入中郞,大令眞行草异源秦篆,妙接丞相。……而米老‘右军中含,大令外拓’之说,适得其反。”淸刘熙载《艺槪》:“右军书‘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所谓‘中和诚可经’也。”又:“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又:“羲之之器量,且于郗公求婿时,东床坦腹,独若不闻,宜其书之静而多妙也。”又:“右军《乐毅论》、《画像赞》、《黄庭经》、《太师箴》、《兰亭序》、《告誓文》,孙过庭《书谱》论之,推极情意神思之微。在右军爲固物,在过庭亦爲知本已。”淸周星莲《临池管见》:“惟右军书醇粹之中淸雄之气,俯视一切,所以爲千古字学之圣。”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二王眞迹,流传惟帖;宋明仿效,宜其大盛。方今刻帖日坏,《绛》、《汝》往搨,旣不可得,且所传之帖,又率唐、宋人鈎临,展转失眞,盖不可据云来爲高僧面目矣。”又:“逸少龙威虎震,大令跳宕雄奇”。

为您推荐

十月四日帖(书法)

十月四日帖(书法):【简介】: 楼兰文书残片。纸本。行楷书,墨迹。存八行,爲焉耆玄致人书札。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魏晋楼兰隷楷墨迹。它作爲当时的一般日常文体,由于书写的数量很大,对其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在..

葛府君碑(书法)

葛府君碑(书法):【简介】: 全称《衡阳太守葛祚碑》。三国吴碑。年月泐。何时出土不明。碑在江苏句容。据元陆友仁《砚北杂誌》记元时可识者也“只额十二字耳。”淸乾隆时孙星衍再次访得,始有搨本传世。额楷书,三行十二字..

草隷砖三种(书法)

草隷砖三种(书法):【简介】: 晋砖刻。a.搨本34.7×15.3cm。二字“百廿”;b.搨本27×13.3cm。三字“独良良”;c.搨本31.7×15.6cm。字二行,“咸宁五年(280)闰月十八日……”。前二砖当与此同时製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刊..

济白帖(书法)

文武帖(书法)

文武帖(书法):【简介】: 传吴皇象书。此爲《淳化阁帖》刻本。纵25.5cm。章草。六行二十五字。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赏析】: 章草谓之隷草,乃隷之草书。可以推想,隷草是先于楷、行的。于此《文武帖》可见其已粗具..

裴祗墓誌(书法)

裴祗墓誌(书法):【简介】: 西晋元康三年(293)刻。1936年(?)河南洛阳出土。洛阳博物馆藏。搨本38×38cm。原石爲靑石。43×20cm,厚4cm。志阳六行,各十二字,阴四行。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二)。 【赏析】: 作爲适应急速..

月仪帖(书法)

月仪帖(书法):【简介】: 传晋索靖书。章草,凡十一章。此爲《邻苏园法帖》搨本。竪32cm。月仪爲书信文例,按月分十二章。此件缺四至六月。计十八页。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院藏有唐人眞迹的相同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