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橘帖(书法)

奉橘帖(书法):

【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硬黄纸。行书,尺牍一则。凡二行,共十二字。与《平安帖》、《何如帖》爲一纸。24.7×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一)、《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王羲之传本墨迹选》、日本《书道全集》(四)。

【赏析】:

“晋人尙韵”,这是后代的槪括。诚然,晋书如只能用一言以蔽之,则确非“韵”字而莫属。但我认爲,晋书的韵胜却并非“崇尙”所致。王羲之创出新体,起先无非是赶时髦的年少喜爱,不然庾翼也不会痛感人心不古,发出“家鷄野鹜”的浩叹了。可见时新美观才是驱使大家奔凑的魅力所在。“韵”是一种时代风格,是晋朝飮酒、服药、淸谈、任诞一类士族风气在书法中的宣泄,这是“当局者迷”的东西,也是时过境迁而不可复现的东西。质言之,“韵”是后人追摹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境。明王鏊云:“近世以书名家者,唯松雪翁(赵孟頫)最得二王笔法,几所谓未达一间者。”他没有挑明的,难道不正是“韵”吗?

《奉橘帖》虽是唐人硬黄响搨,但右军的点画位置想是无毫髮遗恨的。我们从中可以理解到,大王书毕竟方从汉魏之茧中羽化,运笔还不乏朴素的古风,线条质直少提按,便是表现之一。羲之变法最实质的内容,我想,不是仅仅取消了隷书遗意,而是结体上突破了古来单调的模式。韩愈指斥“羲之俗书趁姿媚”,一个“趁”字道尽了王字妙处—不仅乘时,应时而变体,而且乘势,随势以布形。请看,“橘”、“百”、“枚”、“霜”、“降”、“得”六字右侧转折,各各不同,有的方折,峻稜毕现;有的圆转,圭角不露。形成的方框也色色有异:有的上下齐等,有的圆颅方趾。最耐人寻味的是,“百”字在折过下行之时,忽又小曲,虽然内壁依然平整,但外廓因此与左竪形成了较强的对比。赵子昂《兰亭十三跋》一条云:“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古刻尙且如此,下眞迹一等的摹本更不在话下了。

为您推荐

何如帖(书法)

何如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硬黄纸。行书,尺牍一则。凡三行,共二十七字。与《平安帖》、《奉橘帖》合爲一纸。24.7×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着录。刻入《三希堂法帖》。刊于台湾《..

李柏文书(书法)

李柏文书(书法):【简介】: 晋咸和三年(328)楼兰文书三件。纸本墨迹。其一:竪24.9cm,其二:23.5×28.3cm,其三:23.8×39.5cm。行书。十二行。一九〇八-一九〇九年日本大谷考察队派遣桔瑞超在楼兰发掘出。收人《中国美术全集·..

潘宗伯造桥格题记(书法)

潘宗伯造桥格题记(书法):【简介】: 西晋泰始六年(270)五月刻,石旧在陕西褒城石门南崖,久佚,搨本少见,或云在高处不易搨。隷书。一行二十字,有翻刻本。 【赏析】: 西晋《潘宗伯造桥格题记》,书法雄俊而有古质奇趣,大字刻崖而极..

诸将残纸(书法)

吕氏砖(书法)

吕氏砖(书法):【简介】: 西晋咸宁四年(278)七月刻。西晋砖刻。行书。三行,第一行十一字,第二行九字,第三行三字。末句“泰岁在丙戌”之“丙”字,当爲“戊”。原文纪年有误。 【赏析】: 此砖风格自然流畅,疏朗纵逸。因直接在..

平复帖(书法)

平复帖(书法):【简介】: 传西晋陆机书。墨迹纸本。冷金笺。草书。无款。爲初期章草。凡九行,约八十七字,仅存八十四,犹有数字不辨。23.8×20.5cm。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淸梁淸标《秋碧堂帖》有摹刻,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中..

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书法)

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隆熙颂》。西晋咸宁四年(278)十月十二日立。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河南洛阳金村出土。后归河南博物馆。隷书。三十行,行五十五字,三、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