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十三行(书法)

洛神赋十三行(书法):

【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单刻帖。小楷。原迹书于麻笺,至宋残佚。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复得四行,刻于水苍色端石上,美称之“碧玉”,故有称《玉版十三行》,又称《贾刻本十三行》、《碧玉本十三行》。后又有从此石摹刻者十余种,以《越州石氏本》、《停云馆帖》爲优。此爲越州本。原石数遭流落,今藏北京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附有原石照片。

【集评】:

明董逌《广川书跋》:“逸少此赋,当以爲第一。”又:“此书摹传失据,更无神明,点画存耳。非子敬书法尽此。”又:“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具,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趋鄕整严,非善书者不能也。”淸冯武《书法正传》引《离鈎》:“字画神逸,墨彩飞动,爲天下法书冠。”淸刘熙载《艺槪》:“正以明大令之风,不惟以妍妙胜也。”淸张廷济《淸议阁题跋》:“风骨凝厚,精采动人。”又:“然风神骀蕩,气骨雄骏,固已无美不臻。”

【赏析】:

这是献之的名作。它的艺术价値要从楷书的发展来加以认识。我们知道,楷书源于汉末,而成熟于魏晋。现存最早的楷书作品传爲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尙存隷意。楷书入晋,经王氏父子进而完善。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小楷,已足见其法度完备。王献之能突破其父的成法束缚“别创其法,率尔师心”。他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点画劲健,体势峻拔奇巧,风神秀逸萧散。神与汉《曹全碑》及魏锺繇《墓田丙舍帖》相近。是楷书中追求写意书风的经典作品,在楷书发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后世楷书对所谓晋人格调的追慕,无不以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爲圭臬。唐代法度森严的楷书经过淸代“乌、方、光”的台阁体之后,《十三行》追求写意的範例,仍能给我们以重要的啓迪。

对于献之这种刚正而奇逸萧散的小楷书,是因其以健力内主其骨,外至柔而内至刚,肌肤妍丽流美而风神秀逸,格调高雅。如内不能以骨正其气,仅追求流美之形,必堕入艳俗的魔道而格调低下。因此,凡笔力不能主其骨者,不可勉强效仿而轻易爲此种书,这也是临写《洛神赋十三行》应当审愼对待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为您推荐

王丹虎墓誌(书法)

王丹虎墓誌(书法):【简介】: 东晋昇平三年(359)九月三十日刻。誌砖质。高48、宽24.8cm。正书。五行,行十四字,共六十五字。一九六五年五月于南京燕子矶人台山王兴之夫妇墓东侧约十五米处出土。《文物》一九六五年第十期着..

黄庭内景经(书法)

黄庭内景经(书法):【简介】: 传王羲之书。单刻帖。小楷。无款。有宋搨传世,未知刻于何时,又翻刻入《郁冈斋》、《玉烟堂》等帖。辑入《中国书法大辞典》。【集评】: 明焦竑《澹园集》谓此书:“倣锺、王楷法,其法严,其气逸。..

黄庭经(书法)

黄庭经(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于永和(356)。搨本。小楷。经文一则。竪227cm。《法书要录》、《集古录》、《考古编》、《容斋四笔》、《东观余论》、《广川书跋》、《七修类稿》、《庚子消夏记》、《铁函斋书..

远宦帖(书法)

王闽之墓誌(书法)

王闽之墓誌(书法):【简介】: 东晋昇平二年(358)三月刻。砖质。42.3×19.8cm。正书。两面刻:正面五行,行十二字;背面三行,行七至九字不等。有方界格。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南京燕子矶人台山出土。归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物出..

十七帖(书法)

十七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单刻帖,以第一帖首“十七”名之。草书,凡二十七(或作二十九)帖。百三十四行,千一百六十六字。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烜赫着..

丧乱帖(书法)

丧乱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八行,共六十二字。与《二谢帖》、《得示帖》连在一纸上。唐鈎塡本。28.7×63cm。日本皇室藏。日本《支那墨宝集》着录。刊于《雍睦堂法书》、《中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