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单刻帖。小楷。原迹书于麻笺,至宋残佚。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复得四行,刻于水苍色端石上,美称之“碧玉”,故有称《玉版十三行》,又称《贾刻本十三行》、《碧玉本十三行》。后又有从此石摹刻者十余种,以《越州石氏本》、《停云馆帖》爲优。此爲越州本。原石数遭流落,今藏北京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附有原石照片。
【集评】:
明董逌《广川书跋》:“逸少此赋,当以爲第一。”又:“此书摹传失据,更无神明,点画存耳。非子敬书法尽此。”又:“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具,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趋鄕整严,非善书者不能也。”淸冯武《书法正传》引《离鈎》:“字画神逸,墨彩飞动,爲天下法书冠。”淸刘熙载《艺槪》:“正以明大令之风,不惟以妍妙胜也。”淸张廷济《淸议阁题跋》:“风骨凝厚,精采动人。”又:“然风神骀蕩,气骨雄骏,固已无美不臻。”
【赏析】:
这是献之的名作。它的艺术价値要从楷书的发展来加以认识。我们知道,楷书源于汉末,而成熟于魏晋。现存最早的楷书作品传爲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尙存隷意。楷书入晋,经王氏父子进而完善。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小楷,已足见其法度完备。王献之能突破其父的成法束缚“别创其法,率尔师心”。他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点画劲健,体势峻拔奇巧,风神秀逸萧散。神与汉《曹全碑》及魏锺繇《墓田丙舍帖》相近。是楷书中追求写意书风的经典作品,在楷书发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后世楷书对所谓晋人格调的追慕,无不以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爲圭臬。唐代法度森严的楷书经过淸代“乌、方、光”的台阁体之后,《十三行》追求写意的範例,仍能给我们以重要的啓迪。
对于献之这种刚正而奇逸萧散的小楷书,是因其以健力内主其骨,外至柔而内至刚,肌肤妍丽流美而风神秀逸,格调高雅。如内不能以骨正其气,仅追求流美之形,必堕入艳俗的魔道而格调低下。因此,凡笔力不能主其骨者,不可勉强效仿而轻易爲此种书,这也是临写《洛神赋十三行》应当审愼对待的一个严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