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尉祠碑(书法)

邓太尉祠碑(书法):

【简介】:

全称《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亦称《魏故太尉邓艾祠碑》、《邓艾祠碑》、《郑宏道修邓太尉祠记》。前秦建元三年(367)六月立。石在陕西蒲城东北四十里阿村。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碑“高三尺三寸,广二尺”,“字径寸许分”。隷书。八行半,行二十九字。后题名两段:上段上列九行,下列七行;下段十一行,行字不一。此爲碑阴。刊于《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

【集评】:

淸赵绍祖《金石文钞》:“碑隷书,前半颇有法度,后半自“军参事”题名以下极丑恶,似出两人所书。”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隷法略涉放纵,仍不失汉人矩矱。赵氏遽以丑恶诋之,非余所知焉!”

【赏析】:

此碑就其书体风格,前人曾评曰:“隷法略涉放纵,仍不失汉人矩矱”。结体方整宽博,起笔多带稜角,收笔则多“燕尾”,动势大,时呈逸宕之势,而无雷同刻板之弊,这是中国书法由隷变楷过渡期中较爲典型的艺术形式。

评析经过雕刻之后的书法绝不能从表面去作点画的方笔圆笔之断。那样将失之科学。此碑点画线条绝似“二爨”,然而隷势要多些。造成此刻的“方笔”,来自刻手的原因显然是主要的。至于书写的本来面目也无须追究。我们之所以对“二爨”之类的碑刻倾注感情,自然是由于它的线条和结体与衆不同,具有所谓的“个性”特色。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种特色之后,看出书者的技法的生疏,结字的幼稚,以及书刻过程中的马虎态度。但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其生疏、幼稚和马虎,倒歪打正着地成全了这些刻作。

为您推荐

好大王碑(书法)

好大王碑(书法):【简介】: 全称《高丽好大王碑》。无年月。据考爲东晋义熙十年(414)立。据《语石》载,淸光緖六年(1880)在吉林集安县太王鄕爲边民刊木发现。爲六米多高的巨碑。四面刻字。隷书。正面十一行,阴面十三行,左十..

孝女曹娥碑(书法)

孝女曹娥碑(书法):【简介】: 《曹娥碑》是东汉上虞县令度尙爲孝女曹娥写的诔词,又称《度尙曹娥诔词》,简称《曹娥诔词》。自明以来多滙刻于各滙帖中,题王羲之书。然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俱不载。南宋始有石..

十二月帖(书法)

十二月帖(书法):【简介】: 又称《十二月割至帖》。东晋·王献之书。搨本。行草书,凡五行,三十一字。墨迹早佚。原爲宋米芾所藏。刻入《宝晋斋法帖》。此宋搨《宝晋斋法帖》本,上海市图书馆藏。【赏析】: 历来记载王献之善..

长风帖(书法)

乐毅论(书法)

乐毅论(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于永和四年(348)。搨本。小楷。论文一则。凡四十四行。故宫博物院藏《余淸斋帖》本,竪29.5cm。眞迹不传,原石唐太宗殉葬于昭陵,陵爲温韬所发而得之。后宋高宗得残石,传至其子后不明所..

中秋帖(书法)

中秋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宋米芾临墨迹纸本。28×12cm。行草书。凡三行,二十二字。前后皆有缺文。《宣和书谱》、《淸河书画舫》、《石渠宝笈》等着录,刻入《戱鸿堂帖》、《宝斋帖》。淸乾隆三希堂“三希..

十诵比丘戒本(书法)

十诵比丘戒本(书法):【简介】: 西凉建初二年(406)书。佚名。墨迹,纸本,楷书。现藏英国博物馆。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笔意散澹,淸逸秀润。结构随意而就,笔画平柔、常有重笔。当爲抄经能手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