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魏正光二年(521)四月刻。三面刻像,一面刻文。正书。约一百一十余字。一九三一年前发现后运至上海,仅搨十数份,石即售诸海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魏造像记有如一块自然界石头,爱之者如至宝宠之,厌之者如渣滓弃之,二者都有其理。
如果从古典审美特点看《马苗仁造像记》书法,简直不値一提,但美亦可以形而上地生长。造像记的幸运,如果没有时间给予的距离,其存在意义至多不过爲其主人了一心愿,且当时如此造像多如牛毛,这种心愿也就极不値钱;有了这个间距,人们也长出了美眼:一方面,因爲看厌了“娴熟”与“巧饰”,反过来更喜欢那种朴拙情味,于是这种客观存在被人们从主体本质上对象化出了新的价値;另一方面,还可以藉此体验一番古人本能的审美文化意识,这就是艺术的发生意义所在。
刻者将字与画相杂,似乎正是爲了表现某种朦胧的审美意念,而并不以造像的严肃爲意。文字的行款参差扭揑想亦非故作姿态,使自然之气逸出,无心穿揷避让却能达到最终的整体和谐,若稍用意即不能如此;无意于严肃促成了字迹的流逸,没有诸多造像记的板刻;本能的求美,使字象复而凝遒几分,又免却了一些造像记的过于荒棘。意象的朦胧反而给人留有更大的想象天地,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从中发现一种美,获得某种啓发。对一块粗糙的石头而言,审美价値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