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赞词 :
祝词与赞词(颂词)的并称。属蒙古族民间礼俗文学,是部分萨满教祭祀仪礼民俗化过程中,由民俗化的萨满祭词演化而来的民间口头诗歌,是蒙古族口头文学重要的传统体裁。观念核心是特定仪式中的语言神力信仰。主要内容是通过优美的诗歌抒发人们对自然、人及其生产生活的祈祷、祝福和赞美。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语言的魔力,向神灵通达人们的愿望,得到神灵的佑护,从而实现祝词、赞词中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祝词和赞词与蒙古族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祝词立足于现实而面向未来,以祈祷和祝福为主,以赞美为辅,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而赞词则立足于现实而面向过去,以赞美为主,以祝福为辅,表达对人、自然和事物的思想认识以及美好祝愿。
祝词和赞词按仪式和对象不同,分为很多种类。祝词以人生仪礼、生产生活为主,有婚礼祝词、寿庆祝词、祭火祝词、蒙古包祝词、宴席祝词、春节祝词、狩猎祝词等;赞词以赞美家乡、英雄豪杰、牲畜、什物为主,有山水赞、英雄赞、搏克(摔跤手)赞、弓箭赞、五畜赞等。这些祝词、赞词还可细分,如五畜赞有马、牛、羊、驼赞,马赞里面还有快马赞、走马赞等,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国内外已经记录整理出版的祝词、赞词为数众多。
祝词、赞词的形式古往今来变化不大,但是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刻发生着变化。如随着一些蒙古族地区由传统的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产后出现了犁杖赞、五谷赞等赞词;随着胡琴、蒙古象棋的出现,产生了胡琴赞、蒙古象棋赞等。
在人们日常生活场合,祝词、赞词可以由普通人诵唱,但是在婚礼、大型祭祀、隆重的那达慕以及过去在官方场所,要由专门的祝词家、赞词家诵唱。普通人诵唱的祝词、赞词不长,用诗行来衡量,由三四行至数十行不等。但专门的祝赞词家诵唱,篇幅比较长。诵唱有明快的节奏,有一定的曲调。祝词家、赞词家在民间仪式中保留着古代萨满巫师角色的影子。在诵唱祝词的时候,他们宛若萨满巫师代表神灵给人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而在诵唱山水赞词、英雄赞词的时候,犹如萨满巫师代表人类向山水神灵、祖先神灵致以崇高的赞美。
祝词、赞词是蒙古族口头文学中最贴近人们生产生活的文类,也一直是与蒙古族人民各种仪式活动共存的文类,因而成为蒙古族及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蒙古族祝赞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