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左传 :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亦称《左氏春秋》。配合《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鲁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则以为非一人一时之作,于战国初编定成书。《春秋》仅是简括的大事记,《左传》则详写其本末,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同为《春秋》三传之一。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并附记灭智伯之事(前454)。虽按鲁国国君顺序记事,所叙却包括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书中表现的主要是民本思想和爱国精神,也有颂扬统治者勤于政事,鞭挞荒淫昏庸,还有礼仪、天道、鬼神、卜筮等事,不乏科技史、军事史的价值。其文学成就表现在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重点突出,有条不紊;尤善写战事,不仅注意战争场面的描写,且能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通过个性化语言和典型细节,刻画一系列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善用比喻说理;行文辞令曲而达,婉而有致。其直书无隐的精神,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诸多文学成就对汉代以来的散文创作有深远影响。另外还包含丰富的文论观点,如“赋诗言志”和“观志”“观风”说等。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周乐,强调审乐观诗可以知政,提倡“思而不贰,怨而不言”,“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哀而不愁,乐而不荒”(《襄公二十九年》)的中和之美;穆叔“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说(《襄公二十四年》)都是影响极大的文艺思想。至于分见于书中各处的论文谈艺,如孔子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襄公二十五年》)等也很有价值。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注本(有《四部丛刊》本),后与唐孔颖达讲疏、陆德明音义合为注疏本,收入《十三经注疏》(有《四部备要》本)。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据《四部丛刊》本影印宋刻本《春秋经传集解》标点本,更名为《春秋左传集解》,杨伯峻有《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为您推荐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为争霸而在城濮交战。晋在战前促成晋、齐、秦三国联盟,又离间楚与盟国曹、卫之关系。临战时晋文公虚心纳谏,上下团结;而楚方君..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文公归国接位后,封赏随从出亡之臣,独介之推不争利禄,与其母“隐而死”。重点描写介之推与其母之对话。先向其母说明文公能回国即位..

晋公子重耳出亡

晋公子重耳出亡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重耳长达十九年之流亡生活及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夺取政权之经过。晋国内乱,重耳被迫出亡,流亡途中受到各国不同礼遇。卫成公..

郑伯克段于鄢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 : 散文篇名。见《战国策·秦策》。题目为后人所加。叙秦惠王欲称霸建立“王业”。秦臣司马错同张仪就向外扩张这一战略问题发生论争。张仪力主“攻韩劫天子”、“争天下之市朝”。司马错则认为此..

战国策

战国策 : 简称《国策》。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由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官或策士的史料、笔录编纂而成,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后编定者乃西汉末刘向。刘向校录群书时发现诸抄本“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

楚归晋知䓨

楚归晋知䓨 : 散文篇名。见《左传·成公三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邲之战,晋俘楚公子穀臣,楚俘晋大夫荀首子知䓨。楚迫于荀首权势,同意交换俘虏。楚王送知䓨时,问他“是否有怨、是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