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 : 以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大量输入,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一些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便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因而出现了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思想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就是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而出现的。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提出推倒封建旧文学,建设现实主义的新文学的革命口号。李大钊发表了《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不仅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学的僵尸,也批评了刚刚萌发的资产阶级文学的“新毒”,深刻地论述了新文学的实质。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发展很快。《新青年》以及《国民》、《新潮》等刚创刊杂志,还有《晨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400余种刊物,于1919年前后相继改为白话刊登作品。新文学创作,较早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白话诗,稍后又有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新诗创作。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又发表了小说《孔乙己》和《药》等和一系列犀利的杂文,以其勇猛热忱的战斗精神,成为文学革命的旗手。稍后,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凤凰涅槃》等大量诗篇,作品洋溢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狂飙突进的时代色彩。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标志着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真正革新。五四文学革命的结果,也使文学主张、文学观念开始得到更新,并出现了以唯物史观来考察文学的现象;又有大批外国进步文学介绍到国内,帮助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五四文学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