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 文体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因按谱填词,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如《云谣集杂曲子》。宋代时又称“今曲子”。又因词的句子长短不一,亦称“长短句”、“诗余”。词在曲调上又分“令”、“引”、“近”、“慢”等不同种类,后又有“小令”、“中调”、“长调”的分法,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从结构上是分段的,一段叫“一片”。多数词分两段,即上、下片,或上、下阕,或前、后阕,叫作双调。词有不同的词调或词牌,种类繁多,常用的有100种左右。词有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其特点是,每一词调字数、句数是一定的;讲究平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对仗可灵活掌握。宋以前词人填词,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求合乎一定格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格律的规定和音乐的腔调是相关联的,它是通过合乎格律来达到合乎音乐的腔调。但格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有许多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按格律填词,使词与音乐逐渐脱离,成为纯粹的抒情诗形式,不再兼有合乐的功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