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诗 : 东汉末年形成的魏蜀吴三国及西晋、东晋时期的诗歌。三国时期,乐府诗受到重视,创作中大量吸收民间歌谣的新鲜血液,使诗歌出现繁荣景象,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是“三曹”和“七子”。“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诗紧密联系政治、军事斗争,表现了壮阔的胸怀抱负和豪迈的气概。曹丕、曹植兄弟才华英发,诗歌清丽秀出,达到当时最高水平。“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桢,他们的创作关心现实,面向人生,写出了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的诗作。三曹七子对后代诗歌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作有《蒿里行》、《七哀诗》、《送应氏》、《悲愤诗》、《短歌行》。三国两晋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是三国后期的正始诗歌。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他们继承建安诗歌重视现实的传统,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正始诗歌以五言为主,阮籍的《咏怀诗》今存五言82首,四言13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五言诗。第三个高潮是两晋太康及西晋和东晋之交时期的诗歌。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等。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们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诗歌史上雕琢堆砌之风。刘琨、郭璞的诗作现实色彩较浓,独居风格。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异彩。他的诗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平淡而有思致。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停云》、《归鸟》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