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 :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年幼丧父,随叔祖父王乙徙于官所,遂为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少时尚意气,后折节读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等地。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奉诏入京,途经高邮,王令以《南山之田》诗贽见,深受王安石赏识,后以妻妹嫁之。至和二年(1055),主高邮州学,未几辞去,往来于润州、常州等。因地卑下潮湿,致疾而卒,年仅28岁。王安石《思逢原》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深表惋惜。
明抄本《广陵先生文集》卷端
王令虽早卒,当时却负有盛名。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其《过唐论》,王安石以为“方贾谊《过秦论》不及,而驰骋过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诗歌主要受韩愈的影响,兼有李贺、卢仝诗之雄奇豪放,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他有很多诗直接抨击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如“沟中老弱转流尸,夫不容妻母弃儿”(《和洪与权逃民》)、“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余” (《饿者行》)。其他如“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 《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 (《龙池》),“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暑旱苦热》)等诗句,亦笔意纵横、气格雄壮,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刘克庄称赞为“骨气苍老,识度高远”(《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其《松》《大松》《次韵和人古松》等诗,托物寄兴,抒发了崇高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慨。《春游》《庭草》《江上》《金山寺》等写景抒情小诗,则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但某些作品也有生硬粗率之病,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王令诗文由其外孙吴说编为《广陵集》,未刊行,长期以抄本流传,诸本卷数多寡不一,近代始有嘉业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沈文倬校点本《王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