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 :
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知长安二年(702)贡举。旋擢为考功郎中,再迁给事中。四年春,坐考功任上受贿事被弹劾入狱,实为被诬蒙冤。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景龙元年(707)遇赦北归,授台州录事参军,迁起居郎。次年兼修文馆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封吴兴县开国男。
明代《沈佺期集》书影
沈佺期与宋之问都写有不少宫廷应制诗,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然表现技巧却代表了初唐同类诗歌的最高成就。沈佺期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如《初达驩州》《岭表逢寒食》《驩州南亭夜望》等诗,思念京华和家室,情调凄苦,感情真实,与应制之作迥异,成为唐代最早写大量迁谪诗的诗人之一,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唐诗由宫廷走向社会和抒写情志的趋势,他在贬谪中创作的《夜宿七盘岭》刻画深细又境界高远,具有很高水平。代表作《杂诗》3首,写思妇与边塞征人的两地相思,有反对穷兵黩武的意义。《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音调流畅,语辞婉转,沈德潜《说诗晬语》评为“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他还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诗薮·内编》卷四)。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律诗创作数量多、造诣高,当时学者以之为宗。后世亦认为他们对律诗的定型作出最重要的贡献。《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中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云:“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原有文集10卷,约元、明之际散佚。另有5卷本。今上海图书馆藏清大兴朱筠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东武李氏研录山房抄本,前3卷为赋、诗,后2卷为文。今人陶敏、易淑琼有《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
新、旧《唐书》收有沈佺期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