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草》 :
作者戴望舒。1933年8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1988年6月上海书店再版,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之一种。《望舒草》由杜衡作序,收录了《我的记忆》《烦忧》《深闭的园子》《寻梦者》《乐园鸟》等41首诗,并附《诗论零札》17条。《望舒草》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风的现代转型,也构成对于早期新月派过分重视诗歌格律严谨的反拨与超越。
戴望舒在《望舒草》中借由主客交融的意象,反复向内心深处开掘,注重捕捉由客观事物引起的诗人的主观感受,在诗意的朦胧中投射个体的灵魂,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诗集借助“单恋者”“寻梦者”和“乐园鸟”等形象,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身处时代变局中的失落与挣扎,以及在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夹击中的颓废与彷徨。现实与理想的难以调和,在都市中的漂泊感,使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染上了“都市怀乡病”。面对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戴望舒渴望超离现实,回归纯洁美好的田园,这既是对乡土田园与传统文化的皈依,也是对精神乐园的永恒追寻。
戴望舒既受法国象征主义波德莱尔、果尔蒙和魏尔伦等诗人的深刻影响,又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意境与抒情方式,因此其诗歌的内在节奏与意象的取用十分契合。戴望舒在《诗论零札》中指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在《望舒草》中,戴望舒努力实践这一诗学理想,他在诗歌中运用现代口语,摒弃音顿和韵脚,将诗歌形式的音乐性与诗人情感融合,促成诗歌内部情绪的起伏与回旋。
《望舒草》标志着戴望舒诗歌风格的成熟,奠定了戴望舒在现代派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望舒草》戴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