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戏剧 :
1927年冬到1929年冬,是红色戏剧的萌发阶段。红色戏剧首先出现在苏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的宣传、文化工作受到重视,苏区普遍建立了宣传队组织。在此期间,宣传活动由化装演讲发展为活报剧,又发展为具有现代话剧形式的红色戏剧,代表作品有活报剧《打土豪》、话剧《年关斗争》等。随后,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强调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对演剧活动给予特别的重视,这极大地推动了红色戏剧的发展。
此后,苏区的红色戏剧进入了群众性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深受当时民众喜爱的作品,如《土豪取债》《明天》《骑兵歌》《最后的晚餐》和《黑奴吁天录》等。1932年春,在红军学校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八一剧团,这是苏区第一个专业化剧团。专业化剧团的出现标志着红色戏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华民国时期铅印本《黑奴吁天录》
红色戏剧的蓬勃发展显示了戏剧的巨大宣传鼓动作用。1932年夏,中央政府为加强对中央苏区戏剧活动的领导,决定以八一剧团为基础建立工农剧社总社。1932年9月,工农剧社总社正式成立。总社除组织创作演出外,还成立了剧本编审委员会和导演、舞台、音乐、舞蹈等专业组织,并向各县、区成立的分社提供各类支持和帮助。此外,还开办了高尔基戏剧学校,为各地培养戏剧人才。与此同时,总社经常组织新剧目的公演、巡演,这为苏区各地的戏剧活动在艺术上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剧目有沙可夫的《我——红军》、胡底的《松鼠》、李伯钊的《战斗的夏天》等。
抗日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出剧照
红色戏剧是一种宣传剧、教育剧,有较强的娱乐性,着重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等进行宣传。演出强调现场的即兴发挥,重视对观众的鼓动效果。演出方式与场景布置以简便、灵活为原则,是戏剧大众化运动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