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德祖书》 :
三国魏曹植撰。原文见于《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典略》,又见《文选》卷四十二。此书作于建安二十一年(216),是曹植写给他的好友杨修的一封谈论文学的书信。信中不但向他吐露了自己的抱负,而且谈到了对当时文人的一些评价。如他认为陈琳“不闲于辞赋”;批评刘季绪“好诋诃文章”;主张“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应该欢迎别人润饰和改正,说明他对文章利病的重视。至于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乃为相对于政治功业而言。全文真率自然,行文典雅流畅,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文学修养。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这一段话不但描述了邺下文人集聚的盛况,而且间接赞美了曹操文治之功。曹植认为,文人圈的形成非常利于文学交流与切磋,避免形成片面的认识。
曹植在评论作家作品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评判标准:第一,评文者要有作文的经历。他开篇所说“仆少好词赋,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后面所说“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都是此意;第二,因为“人各有所好尚”,因此评者要避免为自己好尚左右而发偏颇之论,肯定文学样式的多样化。因为是写给密友的信,因此随意吐露,娓娓道来。语言上,较为口语化,少见刻意的增饰和藻绘。其次在行文结构上,不甚严密整饬,而是如平地涌泉,行其欲行而止其欲止。清人洪若皋评云:“一副经史胸中,一双古今明眼,实见得文章动魂悦魄之理,如垂纶取九渊之鱼,而机在持竿三寸,静感默通,天然会合。”(《梁昭明文选越裁》卷八)近人谭献批云:“有波澜,有性情。”(《骈体文钞》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