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 : 中国著名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梁祝传说记载的最早文献,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其基本情节是: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入话"列举的几个女扮男装的传说中也有梁祝故事:山伯与英台,同馆读书,结为兄弟。同食同卧,如此三年。英台不解带,山伯每有疑惑,便以言语支吾。学问成就,相别回家,约山伯两个月内来访。英台归里后榴枝正荣,兄嫂相信其洁,但却将她许配给大户之家马氏。六个月后,山伯来寻祝九舍人,见英台红装翠袖,一时惊异。谈及婚事,知英台已许马家,自恨来迟,归家后染病不起,死后埋于安乐村路口。次年英台出嫁时,路过梁冢,忽然狂风四起,彩轿不能前进。英台举目观望,见山伯飘然而来,出轿后,山伯坟忽然裂开,英台跳入,众人急忙拉衣,衣片变成两只美丽的蝴蝶。
  这个传说情节,与现在流传的故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英台只有兄嫂,没有父亲,她与山伯分别时,没有暗示她为女子,对马家婚事没有表示反对。传说除话本讲述外,还被编为戏曲,在元代杂剧里,有《祝英台》剧目。《录鬼簿》记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全题。明代有《同窗记》的戏曲,还有《英伯相别回家》的单出。其他如《山伯千里赴约》、《楼台会》、《祝庄访友》等都是以这个传说为题材的戏曲传统剧目,现代戏曲有川剧和越剧的《柳荫记》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经过话本、戏曲的再创作,祝英台有抗婚的行动,增加了反封建的意义。
  梁祝传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又有传奇色彩,悲剧的结局与理想化的结尾达到和谐的统一。它揭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歌颂了纯贞自由的爱情,梁祝故事从女扮男装的传奇事件开始,到后来的反封建主题,是一个重要发展。明清以后,受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发展了市民的个性解放要求,传说中的反封建思想就越来越强烈,因而也就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

为您推荐

刘秉忠(1216~1274)

刘秉忠(1216~1274) : 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   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

《列朝诗集》

《列朝诗集》 : 明诗选本。编者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撰有《初学集》、《有学集..

刘逖(525~573)

刘逖(525~573) : 北朝齐诗人。字子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早年好游猎,后发愤读书,"留心文藻,颇工诗"。北齐文宣帝初年,为定陶令。废帝时曾奉命使梁。武成帝时,又再次为聘陈使主。曾任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

《良友文学丛书》

梁有誉

梁有誉 : 明代文学家。字公实。顺德(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与谢榛、李攀龙等结诗社,史称后七子。因念母称病归里。归里后与黎民表、欧桢伯等人相与唱和,号"南园后五子"..

刘宾雁(1925~  )

刘宾雁(1925~  ) : 现代散文作家。曾用笔名刘浏、刘克、申明、刘子安、金大白。吉林长春人。1925年2月7日生。幼年因国乱家贫,几度辍学。1946年在哈尔滨、沈阳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和教育活动,曾翻译过一些苏联文..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撰。通行本为16卷,共400余篇。后来续有发现,合计近500篇。卷首有康熙十八年(1679)作者所作《自志》,可知书在作者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以后又几经修改增补。   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