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文学

    毛南族文学 : 毛南族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少数散居河池、南丹等县,有38000余人(1982)。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多通汉语和壮语,通用汉文。
  毛南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有民歌、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等。民歌以体裁分,有比、欢、排见、耍、朗5种,曲调28种。兼用毛南语、壮语歌唱。5种民歌体裁中,以比、欢为主,均为同声二人重唱的二声部山歌,且多为短歌。"比"带有"罗海"衬音,也称"罗海歌",有"比条"(七言比)、"比单"(五言比)、"比早"(急唱的比)、"比三纽"(三、七言)4种,多为情歌、苦歌;"欢"带有"罗喂"衬音,也称"罗喂歌",有"欢条"(五言欢)、"欢早"(急唱的欢)两种,多为礼俗歌。"排见"(七言排句)为叙事长歌,但叙事长歌也有用比、欢体的。"耍"是一种轻松活泼的小调,五言或杂以七言,唱腔近于比的称"比耍",近于欢的称"欢耍",多为祝贺歌,也用以唱儿歌。"朗"也是一种小调,五言,唱时戴假面具,多为主家举行婚礼、寿礼时请歌师演唱,内容多猥亵话,如今一般不再唱。
  民歌的格律,以"七言比"(即"比条")为代表,每章四句,第二、三句末字押脚韵,上句(单句)末字与下句(双句)中字或首字押腰韵或头韵。每篇三章,第一章为"母",第二、三章为"子",第一章四句于第二、三章中分别各重复其两句,八句唱成三章十二句(即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七、八、三、四),这种重复唱法称为"勒脚"。
  毛南族散文体的口头文学有反映本民族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的作品,如与石山、洪水、干旱、土司、盗匪、财主等作斗争的故事;有远祖神话《盘古的传说》;风物传说《花竹帽的传说》、《菜牛的传说》;山水传说《甘泉》、《七女峰》;武士故事《卢道一拔树驱敌》;童话《蜈蚣与鼻涕虫》等。还有一些故事,如《孟姜女送衣》、《龙女与汉鹏》(即螺蛳姑娘)、《董永》(即天仙配)等虽然来源于汉族,但在毛南地区流传后已经带上了浓郁的毛南族的民族色彩,是毛南人民的再创作,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

为您推荐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 :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

梅尧臣(1002~1060)

梅尧臣(1002~1060) :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毛衣女故事

毛衣女故事 : 民间故事的一种类型。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也叫天鹅姑娘、羽衣仙女、仙鹤女等。   中国毛衣女故事的最早记录,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故事梗概是:豫章新喻县有个青年,看见田里有六、七..

《蒙古秘史》

毛拉·毕拉勒(1824~1899)

毛拉·毕拉勒(1824~1899) : 维吾尔族诗人。本名毛拉·毕拉勒,父名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米。   毛拉·毕拉勒是19世纪维吾尔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维吾尔古典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把维吾尔文学现实主义长..

马五哥与尕豆妹

马五哥与尕豆妹 : 回族民间叙事长诗。是根据清朝末年发生在甘肃河州回族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编唱的,长期以来在西北地区回族和其他民族中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民间歌手们不断的加工和修改,因此产生了许多..

《梅葛》

《梅葛》 : 彝族长篇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大姚、盐丰等县。"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它本是一种曲调的名称,史诗用梅葛调演唱,因以得名。全书分四大部分:①创世,包括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②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