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伦(1524~1593)

    吴国伦(1524~1593) : 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兴国(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为后七子之一。
  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 3首,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件,揭露了敌兵压境时明朝军队的腐败和无能。一是当敌方伪装"入贡"大举进犯时,明军仍醉生梦死,致使"郊原入夜号新鬼,却恨军前插羽迟"。二是开战之后,明将竟用方士遣送阴兵破敌。三是两军对阵需要兵器时,司库者竟要坐索千金,等兵器到手,敌军早已得意而去。沉痛的诗句流露着诗人对国事的焦虑和深刻的嘲讽。《暮秋感怀》三首并不是对自然秋景的伤怀,而是对民劳国艰的深切担忧。诗中一方面描写了"民劳过尾,客策下焦头","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的惨景。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的豪华,两相对照。诗人发出"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的感喟。他的咏史诗,如《碙洲吊古》,对"独余肝胆壮东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表示了景仰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明王朝命运的忧虑。
  吴国伦还善于描写各地的奇风异俗。《高州杂咏》以"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夷,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来表现当地风俗人情。清代沈德潜品评此诗时说:"风土诗,须此奇警之笔,方写得生动。"(《明诗别裁集》)《阁鸦行》对阁鸦周围的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尤为逼真。《次奢香驿因咏其事》赞美使西南地区"承平二百载"的奢香夫人,也很有识见。这些诗歌是诗人长期在"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饭水西驿》)的滇境生活的结果。
  王世贞对吴国伦"能求诣实境,务使首尾匀称,宫商谐律,情实相配"(《艺苑卮言》)的评语,颇能说明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刻画风景,还是抒发情怀,他的诗都真实朴素,甚少夸饰过当之词,读来亲切而有兴味。另外,他的诗歌尚能注意结构、声调,虽无别出蹊径的显著特色,但也能做到情景较为和谐的统一。他的作品虽然繁富,才力却略显不足,故时有重复雷同的现象。胡应麟讥他"用句多同,故十篇而外,不耐多读"(《诗薮》),实切中其弊。
  著有《甔甀洞稿》54卷,《续稿》27卷。

为您推荐

吴潜(1195?~1262)

吴潜(1195?~1262) : 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淳祐十一年(1251)参知政事,授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围攻鄂州(今湖北..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 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俄国文学、..

吴宽(1435~1504)

吴宽(1435~1504) : 明代诗人、散文家。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获第一,入翰林,授修撰。曾侍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吏部..

吴承恩(约1500~约1582)

吴骞(1733~1813)

吴骞(1733~1813) : 清代文学家。字槎客,别号兔床山人。海宁(今属浙江)人。乾隆时贡生。   吴骞是著名藏书家,嗜好典籍,遇善本书往往倾囊购买。校勘精审。他搜罗宋元刻本,如陶渊明、谢玄晖诸家集,加以刊刻。被学..

问活佛故事

问活佛故事 : 求解疑难问题的故事。是具有世界性的“找幸福型”故事之一。情节一般是:贫穷的主人公(有的是乞丐,有的名九代穷、十代穷)去问西天活佛(或深山里的神仙、活观音等),途中三次逢人和动物托他..

吴可

吴可 : 宋代诗人、诗评家。字思道,号藏海居士。金陵(今南京市)人,一说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大观三年(1109)进士,曾官于汴京,先后任团练使,武节大夫等职。宣和末辞官。建炎后,转徙楚豫之间。   吴可诗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