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采风录》 : 30年代末西南地区歌谣的选集。刘兆吉编,1946年1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中所收歌谣是京、津大学在南迁昆明的旅程中由学生们采集的。1937年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至湖南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长沙临时大学决定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其中300多名有志于社会文化考察的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旅行团成员就各人所攻专业和爱好,编成各种考察和研究组织,民间歌谣组即其中一个考察组。南开大学学生刘兆吉等参加,并由闻一多担任该组工作指导人。步行团自长沙至昆明,共行3000多里,经过三个省会,27个县城,大小村落1000多个。刘兆吉在沿途利用各种机会采集流行在民间的歌谣,68天中共记录各类歌谣2000多首。
在2000多首歌谣的基础上,刘兆吉经过分辨、整理,选择出771首歌谣,编成此书。编选过程中,编者删除了内容过于淫秽、粗俗和篇幅过长的作品,选入的则是具有一定文学价值或能代表当地风俗民情的作品。书前有朱自清、黄钰生、闻一多分别写的序言,并有编者写的"弁言"和西南采风经过,对西南采风的缘起和过程都有较为具体的介绍说明。还载有编者所著"歌谣区域的方音与国音之比较",从语音上指出民歌中表现的各地方音声母、韵母与国语(20、30年代制定的汉语标准音)读音的某些不同,以便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民歌的内容和韵律。
本书700多首歌谣按类排列,共分六类,即情歌、儿童歌谣、抗日歌谣、采茶歌、民怨、杂类。其中情歌有640首,占总数的90%以上。这部分歌谣,大多以朴素的语言表现真率、炽热的感情。有的表现男女间的热烈爱慕和追求,有的表达婚姻不幸的悲伤和爱情失意的怅惘,对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婚姻、爱情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30多首童谣多数是游戏性的,大多节奏鲜明,生动有趣,反映了天真烂漫的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其中包含着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某些认识和理解;有些具有一定的教诲意义。几首关于继母苛待前子的歌谣有较强的社会性。抗日歌谣,以山歌的格调,表现了西南各族人民强烈的抗日情绪和爱国热忱,有很强的历史内容。本书收录的采茶歌往往是与历史传说故事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诲性的歌谣。民怨部分的歌谣,大多以鲜明的态度和尖锐、犀利的语言,抨击官府、官吏和富豪对人民的压迫和敲榨,控诉人世间的不平,具有尖锐的现实意义。杂类内容较为广泛、驳杂,其中还含有一些宗教性的歌谣。在各类歌谣前,有简要的内容解释和理论阐述,有些歌谣附有说明或小注(如某些内容或字句的解释或采集过程、地点、对象的说明等)。书末有总结和附录。
本书所选的歌谣,含有比较丰富的内容,艺术上也较有特色,其中不乏诗篇和新鲜活泼的语句,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不但在民间文学上有欣赏和研究价值,在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探讨和参考价值。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