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体

    新民体 : 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皇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又称新文体或报章体。
  清代文坛原以桐城派为正宗。在梁启超之前,虽然早已有了报刊,而其文章体例,除少数人,如王韬等外,却"无一足取",文字"千篇一律",内容"自欺欺人","展转抄袭,读之唯恐卧"(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因而其文体影响甚微。梁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对于这种阗塞报刊的陈词滥调非常不满。早在1896年创办《时务报》时,即与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呼应配合,继承龚自珍、魏源"以经术作政论"的传统,用"元气淋漓"的笔触,为报刊文体开辟新的道路。戊戌政变后,梁氏逃亡日本,编《清议报》。自1902年起,即主办《新民丛报》、《新小说》诸杂志,专以宣传改良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业。他受到德富苏峰等人善于表现欧西文思的日本报刊文的影响,为了"畅其旨义",更刻意进行文体的改革。"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可见"新文体"即新民体,乃是中国传统文言文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和"宗派家法"的束缚,并且在文坛上取代了桐城派的统治地位。黄遵宪赞美《新民丛报》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光绪二十八年四月《致饮冰室主人书》)这也是对新民体的一种评价。后来杨杏佛挽梁启超联,有"文开白话先河"之语,也是针对新民体而言的。新民体实际上就是文言文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质的文体,是最早的新体散文。


  梁启超是创立新民体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基本上集中在1905年以前。其中以《少年中国说》、《新民说》、《说希望》诸篇尤为突出。半文半白,半雅半俗,洋洋洒洒,极言竭论,感情饱满,无所间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论战,文章条理和情感不断让位于法律家的逻辑和立宪派的学理,新文体成就不大。他在1915年底发表的名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则已经是新民体的回光返照。而新民体的精华,却在白话文运动中得到了继承。
  新民体的缺点是"粗率浅薄"。梁启超自己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界之粗率浅薄,启超与有罪焉。"这个自我批评实际上也是包括了表现粗率浅薄思想的新民体的,梁氏曾说,"应于时势"的文章"转瞬之间,悉为刍狗"。"今日一年之变率,视前此一世纪犹或过之,故今之为文,只能以被之报章,供一岁数月之遒铎而已。过其时则以复瓿焉可也"(《饮冰室文集》原序)。他又指出,此类文章,"虽稍偏稍激焉而不为病"(《敬告我同业诸君》)。他认为,正因报刊文章应时而作,又随时变而弃,同时又不免极端偏激,所以就造成了新民体"粗率浅薄"的弊病。

为您推荐

徐渭(1521~1593)

徐渭(1521~1593) :   明代剧作家、文学家。字文长,一字文青,号天池,晚号青藤,别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才能兴趣极广,诗文、书画、音乐、戏曲,无不擅长。   徐渭少年时即以文名享时誉,但自20岁中秀才后,在科..

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1893~1941) :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者家庭。幼读经史,后随父在广东上中学,毕业后即在福建、缅甸等地任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先后得文学学士、..

《绣像小说》

《绣像小说》 : 近代小说期刊。李伯元主编。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绣像小说》线装,半月刊。创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李伯元逝世,四月停刊,共出72..

新乐府运动

《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 : 近代综合杂志期刊。梁启超主编。半月刊,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出版于日本横滨。至光绪三十三年停刊,共出96期。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于戊戌流亡日本后继《清议报》所办的又一期刊,取《大学..

徐釚(1636~1708)

徐釚(1636~1708) :   清代词人。字电发,号虹亭,又号菊庄,吴江(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会当外转,乞归,后以原官起用,辞不就。   徐釚的词,以咏怀唱和为主,有些作品隐约流露了民族意..

徐中行(?~1578)

徐中行(?~1578) : 明代文学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