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新证》 :
周汝昌著。写于1947年至1950年,1953年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新红学”的代表性著作。
这部著作的基本框架承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而来,理念上继承了胡适的“自传说”。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平身世、时代背景以及《红楼梦》的版本演变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密的考证:①对脂批本和程高本做了分别,认为120回的“程乙本”是伪本,后40回为高鹗“伪作”;②认为曹家的祖籍在河北丰润;③主张曹雪芹的卒年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夕,生年是雍正二年(1724);④考证小说中的大观园原型位于北京;⑤通过研究脂评本的批语,坐实《红楼梦》中人和事,认为脂砚斋即小说中的史湘云;⑥对有关《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历史典故、流传影响的材料进行深入发掘。
郭豫适先生认为:“在《红楼梦新证》以前,还没有一部著作对曹雪芹及其家世进行过如此详细的考证工作。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勾勒出了一个轮廓,但比起周汝昌这部《红楼梦新证》来,毕竟比较单薄;俞平伯对曹雪芹及其家世也作过一些考证工作,但在这方面用力也不像周汝昌这样大。”(《红楼研究小史续稿》)其后国内出版的红学史论著作几乎一致认为《红楼梦新证》是考证派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新证》先后再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删改修订。但核心内容、观点未变。周汝昌在1998年华艺出版社再版的《红楼梦新证》总序中说:“此书的首创性与价值所在,一是建立了‘曹学’;二是将‘曹学’与‘红学’紧密绾合,体现出一个根本认知:‘曹学’方是‘红学’的根本基础;三是从文、史、哲三大方面来综合阐释《红楼梦》的高层次文化意义(同时也对比了高鹗伪续后40回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世界的迥异于雪芹原著)。”事实上,围绕《红楼梦新证》,现代“新红学”的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四个分支既各自独立,又交相呼应。
尽管褒贬不一,但《红楼梦新证》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文献史料,对红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