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

    演义 : 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于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宋代讲史话本形式上虽分卷分目,但段落标题不甚分明。元代的讲史话本分段及标题比较明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已分回(则),并用七言单句标题,这是章回小说"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后的演义小说则都采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义小说繁荣大盛的时代,而《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这种繁荣的起点。讲史小说发展到后代为何叫作"演义",一般认为是由俗到雅的变化。"演义"一词出于晋代潘岳《西征赋》,是援引古事,敷陈其义而加引伸的意思。明代演义小说题名上常标明"按鉴演义"或"演义按鉴",以忠于历史相号召。同时又在题名上常标明"通俗演义",则说明敷演历史故事。但万历年间出现的《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却是写万历间事,这里"演义"概念已扩大,非专指敷演古事。

为您推荐

杨显之

杨显之 : 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生不详,约与关汉卿同时,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常在一起讨论、推敲作品。杨善于对别人的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见,因被誉为"杨补丁"。在元初杂剧作家中,他年辈较长,有威望。..

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 : 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

杨巨源(755~?)

杨巨源(755~?) :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

颜延之(384~456)

杨维桢(1296~1370)

杨维桢(1296~1370) :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任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升调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元末兵乱,避地富春山。后徙居钱塘,张士诚招他,不往。又迁苏州、松江..

《燕丹子》

《燕丹子》 : 古小说。作者不详。据《史记·刺客列传》载:"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可见司马迁之前已有关于太子丹的一些传说。清代孙星衍认为此书是燕太子丹死后其宾客所撰。鲁迅..

杨炯(650~?)

杨炯(650~?) : 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