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采

    情采 :

情,情理,指作家的情感以及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是构成文章思想内容的主要因素;采,文采,指的是声律、辞藻以及语言和修辞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是构成文章形式的主要因素。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以情纬文”、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深思,义归乎翰藻”等观点都涉及了文学的情感或辞采的问题,且将它们看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特征。

齐梁时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则将“情”和“采”有机统一起来,首次提出“情采”的概念,提倡文学创作要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创造出文辞华美的篇章。刘勰指出:“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认为文采是古来圣贤文章的共同特征,同时指出情感和辞采之间的辩证关系:“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铅粉与黛青之所以可以修饰容貌,是因为女子天生丽质;文采之所以能用来修饰言辞,是因为言辞以情性为基础。因此,情感是文章的经线,辞藻是文章的纬线。经线正了,纬线方能织成布帛。思想感情确立了,言辞才能通畅。情感和辞采相辅相成,这是作文的根本法则。

在情感和辞采两者中,情感更为根本,巧妙华丽的辞采应以思想感情为基础,而不能抛开情感的表达,单纯追求华美的辞藻。因此,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他认为文章创作的过程应当是作者先有内心感触,然后用华美的文辞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情采并茂”的审美效果。刘勰尤其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矫情的创作,他的“情采”观是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日盛”的形式主义倾向提出来的,所以他虽主张文采,却又“恶文太章”,怕文采用得过多,会导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的不良后果。刘勰强调文采与辞藻相辅相成,但以情感为基础,并将“剖情析采”作为贯穿《文心雕龙》创作与批评理论的一条主要线索。《文心雕龙·宗经》篇“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文心雕龙·征圣》篇“理精为文,秀气成采”、《文心雕龙·镕裁》篇“万趣会文,不离辞情”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情、采并重的审美理念。刘勰的情采观也是对儒家文质关系的超越。早在春秋时期孔子《论语·雍也》就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观点,但孔子所说的质主要指的是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而情采观则将富有审美价值的个体情感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显示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精神。

为您推荐

鬼谷子

鬼谷子 : 鬼谷子,失其名,或以为楚人,因隐居于颍川阳城之鬼谷,故称为鬼谷先生、鬼谷子。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曾师从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隋书·经籍志》载:“《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晁公武《..

《淇奥》

《淇奥》 : 全诗共三章,每章九句。《毛诗序》说:“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卫武公,名和。《史记·卫康叔世家》载:“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

何劭

何劭 : 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何曾嫡子,嗣爵朗陵公。与晋武帝少年交好,魏末为相国掾,武帝为太子时,为中庶子。武帝即位后,又转为散骑常侍、侍中、尚书、中书令。惠帝时,历任太子太师、都督豫州诸军事、尚..

康僧渊

叔孙豹

叔孙豹 : 叔孙豹是春秋时期的思想深刻、精通《诗》学、熟知礼乐、长于辞令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出于鲁叔孙氏,为叔孙侨如之弟。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因宣伯之乱,由齐国回鲁,立为叔孙氏之后。首见于《左传·庄..

《文子》

《文子》 :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自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 : 全诗共三章,第一章七句,第二章九句,第三章八句。《毛诗序》说:“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卫夫人仍指宣姜,仍以为是讽刺宣姜淫乱事。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