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歌谣

    农民起义歌谣 : 历代农民起义运动中产生的韵文作品。它是传统歌谣中政治色彩最浓、革命性最强的一部分。在这类歌谣里,往往通过对起义运动及其领袖人物的歌颂与评价,直接表现出广大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的政治态度。
  农民起义歌谣的形成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起义军有意识地利用歌谣形式编写和传播的,目的是宣传起义军的政治主张、政策纲领和部队纪律等,借以鼓舞、教育起义战士并号召和发动广大群众。如李自成起义时广为传播的"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明季北略》)就是这类作品。另一种则是出于广大群众对起义军的拥护,自发地编唱并流传开来的。这一种歌谣数量最多,构成了农民起义歌谣的主体。其所表现的题材相当广泛:有对起义领袖和战斗英雄人物的赞颂,如歌颂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隋大业长白山谣》:"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兵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等;有对起义军革命政策与军民关系的讴歌,如赞美太平军的"长毛到西兴,债务都零清;长毛到西兴,光棍好成亲"等;有对起义军的神勇及其战斗事迹的描述,如明代瑶族起义歌谣"撞石鼓,官家为我虏;吹牛角,我兵齐宰割"等;有对阶级敌人反动虚弱本质的揭露与嘲讽,如义和团时期的"聂子(士)成,真狗熊,见了百姓就瞪眼,见了洋人叫祖宗"等。还有一些产生在起义失败后的歌谣,则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起义军及其领袖的怀念,如方腊起义失败后的歌谣"水氽童家店,方腊出二遍",即表现了浙江淳安人民对方腊的怀念之情,和期望起义再度兴起的心愿。
  农民起义歌谣,除少数叙事体的作品外,大都比较短小,句数和字数也比较自由。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精练、质朴、易于上口的特色。

为您推荐

《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 : 文学史料著作。元末明初陶宗仪著。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他勤于记述,据卷首孙序说,他常随身带着笔墨,遇事即记,坚持10年,积累了..

欧阳山(1908~  )

欧阳山(1908~  ) : 现代作家。原名杨凤岐,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原籍湖北荆州。从小随养父在外流浪,接触了广泛的人生。1923年用凡鸟的笔名在上海《学生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从此开始文学创作。..

聂夷中(837~?)

聂夷中(837~?) : 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人。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   聂夷中的诗作,风格..

《能改斋漫录》

农民起义传说

农民起义传说 : 农民起义英雄和斗争事迹传说。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运动,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运动往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以后经过人们不断地回忆和讲述,逐渐演化成为..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 : 戏曲论著。明代徐渭撰。徐渭(1521~1593),字文长,一字文清,号天池、晚号青藤,别署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南词叙录》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此书论述南戏的..

欧阳炯(896~971)

欧阳炯(896~971) : 五代词人。字号不详。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前蜀后主王衍时为中书舍人。前蜀亡,归后唐,为秦州从事。孟知祥镇成都,欧阳炯返蜀。后蜀时官至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兼修国史。宋太祖乾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