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图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五代 荆浩 : 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家辈出的时代。这些山水画家们继承并发展了六朝、隋、唐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把山水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使它成为元、明、清山水画家努力学习的楷模。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就是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从各自生活的地区体察山水气势,将壮美的山川再现为感人的艺术形象,创造了自己独特崭新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
荆浩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唐末避乱,于是他长期生活在山林,体察大自然,并将传统技法的优点,运用于真山真水的描绘,据说他画松就达“数万本” 。荆浩成长在北方,接触的是太行山崇山峻岭的景色,所画山水“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多作大山巨壑,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强。《匡庐图》就是这一风格的体现。
匡庐,就是庐山,据传商、周之际有匡裕(一作匡俗)兄弟七人隐居于此,后来周定王征召不应,定王派使者去找他,已经人去室空,仅剩空庐了。所以名此山为 “匡庐” ,又称“庐山” 。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临鄱阳湖,是风景秀丽的天下名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荆浩是以图写北方山水著称的,而庐山应该算是南方山水,因此有人认为荆浩画庐山,是有表现隐居不仕的深意的。
《匡庐图》是立轴式的全景山水,上部高峰巍然耸立,层峦叠嶂,岭上松柏挺秀,杂树丛生,蓊蓊翳翳,一派生机。山间飞瀑溅玉,石磴蜿蜒,山下曲岸回澜,水光潋滟。山脚有村舍数椽,山径上有赶驴的行客,近处水边有撑船的渔人。老松劲挺,大石突兀,与层叠起伏的峰峦相映,将高远、平远融合一体,在大自然中融入浓浓的生活情趣。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荆浩曾说: “吴道玄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山水画至荆浩确实是一大变。清孙承泽《庚子销夏录》评《匡庐图》说: “中挺一峰,秀拔欲动,而高峰之右,群峰瓒岏,如芙蓉初绽,飞瀑一线,扶摇而落。亭屋、桥梁、林木,曲曲掩映,方悟华原(范宽) 、营丘(李成)、河阳(郭熙)诸家,无一不脱胎于此者。”
《匡庐图》已经使用到皴法,山石的质感明显比唐人山水只用勾斫填色要强得多。作者很重视写生,图中的种种细节,一草、一木、一屋、一人,形体各异,山峦的转折与块面的造型,也变化多端,都是从写生中来,显得真实可信,但又不拘于客观物象,故能抒发画家情思,并为山水传神。作者在客观的描绘中融入了淡泊的主观情思,笼罩着一片雄伟、壮丽与空旷、幽静交缠的氛围,令人玩味无穷。
《匡庐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五代后梁荆浩作。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您推荐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 董源的这幅《龙宿郊民图》,描写的是江南秋景,画中丹枫红叶、林木蓊翳、溪流婉转、远水空阔。但是,这幅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取义何在,画中人物本事如何,“龙宿”是什么意思,..

神仙起居注 五代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注 五代 杨凝式 : 唐末,黄巢的部将朱温降唐,后来自立为帝,向唐索要传国玉玺。杨凝式的父亲是当朝宰相,奉命将玉玺送给朱温,杨凝式力谏不可。后来怕遭迫害,就佯狂避世,人称“杨疯子” 。他..

《唐五代词》

《唐五代词》 : 唐五代词总集。近人林大椿辑。共收唐五代词1148首,作者81人。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的附词,个别兼及《花庵词选》、《草堂诗馀》、《南唐二主词》、《词综..

唐五代词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 :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隋及唐前期是总结、评价前代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要求建立新文风的阶段;唐中期是文学批评的全盛阶段,表现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并取得了建设性..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 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封建社会中期。这是由长期的南北分裂进入统一,达到空前强盛,而最后又陷于大分裂的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一些加强中..

隋唐五代文

隋唐五代文 : 隋唐五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文章,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开辟了宋、元以后散体文的发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