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江南吹笛第一手 : 桓伊,字叔夏,东晋孝武帝时音乐家。曾官淮南太守、豫州刺史等。
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九十万军队大举南下,企图一举灭晋。桓伊与谢玄、谢石带领八万府兵迎战,大破秦军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从而稳定了东晋偏安局面。桓伊以军功封为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
桓伊不仅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将军,而且精通音乐,擅长吹笛、弹筝、唱歌,被称为“江南第一手”。
桓伊吹笛的技艺高超,举国闻名,但他是位军政要员,平时深居简出,偶尔露面,也是前呼后拥,可望而不可即,想听他吹笛实在是件难事。然而,偏偏有一个人,与桓伊素不相识,却能聆听他的笛声,这个人就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徽之。
有一次,王徽之应召赴京,当他的船停泊在建康(今南京)青溪萧家渡口处时,桓伊恰巧骑马路过。王徽之并不认识他,船上人告知来人就是桓伊,王徽之与桓伊虽然素不相识,但早就神往于桓伊的吹笛技巧,现在道路相逢,自然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就命人去对桓伊说:“听说您的笛子吹得非常好,能否为我吹奏一曲。”
桓伊对王氏父子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心仪已久。特别是王徽之,风流倜傥,才华出众,平生喜爱音乐,还是操琴高手。
桓伊想了想,便下马向萧家渡渡口走去,从怀中拿出“柯亭笛”,轻轻地放到唇边,吹奏起《梅花三弄》来,笛声悠扬、声满天地,果然是天下第一名手。王徽之和官船上的人,或坐或立,鸦雀无声,静静地聆听着,完全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之中。桓伊吹罢,扬长而去,宾主之间,始终不曾说过半句话,这大概就是当时所谓的名士风度吧。
桓伊还曾经借歌劝谏皇上。
晋孝武帝受小人谗言,对忠心耿耿的栋梁之臣谢安有了猜忌之心。一次,孝武帝请桓伊赴宴,谢安也在座。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吹了一曲后,就说:“臣在琴上的技艺虽不如笛,但也能凑合着弹唱,就另外请个人吹笛伴奏吧。”孝武帝准奏,命乐伎吹笛。桓伊又说:“宫廷乐工必与我配合不好,我有一个家奴与我配合得很好。”孝武帝便命人找来家奴。家奴吹笛,桓伊弹琴唱道: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金滕》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据传周武王重病之时,其弟周公旦为之祈祷,愿意替他生病,这份祈祷文后来藏在柜子里。待周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却遭管叔、蔡叔造谣中伤,离间周成王与周公旦的关系,直到成王发现祈祷书,才明白周公旦的耿耿忠心。
桓伊歌谏,可谓用心良苦,谢安听后,眼泪哗哗地直往下流,孝武帝也感到万分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