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调

    犯调 : 犯调是古代乐律学中变换调高或调式的方法。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固定的宫调,比如某曲为黄钟宫,如果不变换调高或改变调式,那么,它从头到尾都用黄钟宫演奏。但是这样做未免有些单调,尤其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作品更是如此,因此,在同一首曲子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变更调高或改变调式。
如果一首黄钟宫的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变为林钟宫(也可以是太簇宫、南吕宫等),调性没有变,仍然是宫调式,但整个调的音高变了,当然色彩也变了,有一点像西方音乐中的“转调”,如C大调转入G大调等,这在古代,算是“犯调”。
如果一首宫调式的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转变为商调式(或角调式、羽调式等),有一点像西方音乐中大调式转入小调式,或小调式转入大调式,这叫“转调式”,在古代,也算是“犯调”。
这两种方法,在现代的作曲理论和实践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大型乐曲,很少有一调到底的。但是在古代,却把它解释得有一点神秘,甚至有一些并不正确的看法和规定。比如宋代姜夔就认为同为宫调式即不能相犯,也就是说,黄钟宫的乐曲,不能转入太簇宫、大吕宫、林钟宫、南吕宫等,不然就叫做“同宫相犯”,这是不允许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那么,宫犯商、宫犯角等,当然也应该包括商犯角、角犯羽、羽犯商等等,这是允许的,但是有一个条件,叫做“住字相同”。住字,即结束音,任何一个调,都必须结束在主音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按照西方音乐的说法,是主音在一个调中最稳定)。所谓“住字相同”,即主音为同一音高。那么,黄钟商就只能转入黄钟角、黄钟羽等,余类推,这也是不科学的。
犯调的使用,使乐曲更富于变化,更加优美动听,但也增加了演唱或演奏的难度,所以在古代,能唱犯声歌,是被看作一种了不起的技艺的。
犯调的手法,在唐代就已经很流行了。宋陈旸《乐书》卷一百六十四“犯调”条说:“乐府诸曲,自古不用犯声,以为不顺也。唐自天后末年《剑器》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
到宋代,犯调则更为流行,乃至于一个词调中有三犯四犯。犯调的一般方法,是在不同的几个词牌中各选出几句连缀成一个新词牌。如《四犯翦梅花》(又名《三犯锦园春》),就是由《解连环》第七、八句,《醉蓬莱》第四、五句,《雪狮子》第六、七句,《醉蓬莱》第九、十句连缀而成的。又如《江月晃重山》,上下片上三句《西江月》,下二句《小重山》。此外,还有《三犯渡江云》《小镇西犯》《六丑》《四犯令》《尾犯》《玲珑四犯》《倒犯》《花犯》《八犯玉交枝》等。

为您推荐

燕乐

燕乐 : 即宴乐。燕乐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当时叫“房中乐”,是用在宫廷内部的一些饮宴和宴享宾客时的歌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代,这时的燕乐属于雅乐范畴。 隋、唐以后,先秦两汉的雅乐几乎散失殆尽..

张孔山/川派琴曲《流水》的传谱者

张孔山/川派琴曲《流水》的传谱者 : 著名琴曲《流水》,不同琴派的传谱都不一样,但流行最广、表现力最丰富的,是川派《流水》。 四川多崇山危石、急水大川,故琴风也刚劲伟丽而多奇气。宋代朱文长《..

旋宫

旋宫 :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被古人讲得很玄。 五声和七声从理论上讲,都可以作一个调式的主音,这样可以得到五个或七个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等。每一个调式所表现的感情色彩..

俗乐

宫调

宫调 : 如果全面详细地介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所以我们只做简单的介绍。 分开讲,宫是调高概念,调是调式概念。 先说调式。从理论上讲,五声和七声中的任何一声,都可以作为一个调的主音(中国古代..

华秋苹/第一部琵琶谱的编辑者

华秋苹/第一部琵琶谱的编辑者 : 华秋苹(1785-1858)名文彬,字伯雅,别号借云馆主人。无锡人。他擅弹古琴,尤精琵琶,喜唱昆曲。平日留意收集昆曲和江南民间小唱,经整理订谱,于嘉庆二十三年辑成江南牌..

雅乐

雅乐 : 雅和俗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雅乐泛指宫廷的祭祀、朝会、燕享、仪仗等活动的乐舞,起自周代的礼乐制度。朝廷的郊社(祭祀天地社稷)、宗庙(祭祀祖先)、宫廷仪礼(朝会、燕享等)、乡射(地方性官僚..